黄土水敏特性及其灾变机制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处北半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业是该区域内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恶劣的气候条件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引水灌溉得以广泛推行。由灌溉引发的黄土地质灾害具有高频、群发、灾难性等特点,从而危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致黄土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与黄土遇水软化的水敏力学行为有关。本文选题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黄土重大灾害及灾害链的发生、演化机制与防控理论”,选择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右岸黄土塬为研究区,以该地区离石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控制初始含水量变化的土工试验和微观结构试验,从宏观、细观、微观不同尺度研究了离石黄土水敏特性和灾变机理,提出离石黄土水敏程度的量化参数及灾变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泾阳南塬黄土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揭示了黄土水敏性在黄土边坡滑移中产生的灾变效应,为综合评价黄土水敏性灾变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泾阳南塬独特的工程地质环境为滑坡灾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不合理的引水灌溉是本区黄土滑坡发生的一种重要的外动力因素,高陡的边坡及单面临空的地形特点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地质基础,而具有结构脆弱性的深厚黄土层及其与水之间的耦合作用则是斜坡失稳的根本原因。(2)结构性是黄土产生水敏性的主要原因。借助屈服应力可以将具有水敏性的黄土力学响应曲线簇归一化成为一条曲线,结合天然沉积黄土的微结构分析,结构性黄土可以概化成为架空刚性体(r)与镶嵌摩擦体并联(f)的地质模型,r-f模型中储存着一定的结构势,具有水敏性的黄土可采用一系列串联的r-f模型表示其具有的结构势,土体储存的结构势越大,水敏性越强。(3)黄土力学响应对水的敏感程度可以采用水敏指数I_w进行量化。水敏指数为黄土增湿至饱和时强度的下降程度,其大小受土体中黏粒含量与胶结丰度影响;黄土水敏特性造成的工程灾变包括湿陷、湿剪与触变液化,引入水敏指数与湿陷系数、湿剪变形系数、孔压比联系,建立黄土湿陷、湿剪与触变液化的水敏性灾变评价体系。(4)构建黄土边坡地质力学模型并划分均质黄土剪切不稳定区,从水敏特性的角度概括水致黄土边坡滑移机制及发生位置为黄土湿陷对台塬顶部产生拉裂效应,黄土湿剪造成斜坡深部基座软化,黄土触变液化启动高速远程滑移效应。(5)灌溉在泾阳南塬诱发的黄土滑坡种类包括滑动型与流滑型两种。研究区内滑动型黄土滑坡具有低速近程的运动特征,其灾害演化发展过程为水敏性黄土湿剪-斜坡失稳-非饱和黄土滑体剪硬-滑体停止运动;流滑型黄土滑坡具有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滑坡的运动演化过程为静态液化-锁固段剪出-触变液化-高速远程滑动。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对闽侯县鸿尾乡坪峰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试掘,出土了一批黄土仑文化时期的遗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西安当代建筑陆续出现了被称为"唐风""汉风""民风"的建筑作品。去除建筑风格的表象,不难发现它们是建筑师为了寻求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所做的具有探索性的创
为增加牛副产物的利用,选取优质牛舌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方法及正交试验方法对腊牛舌注射腌制配方、滚揉腌制工艺及干制工艺的最佳参数进行研究筛选,为腊牛舌产品的研发提供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在具有不同MRI影像特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陆军军医大
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腌制对鸭肉蛋白质及水分的影响,对鸭胸肉分别进行真空滚揉(VT)和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PTU)腌制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拉曼光谱
阐述课堂导入设计需遵循的原则和课尾的若干设计方法,探讨课中“提问”和“举例”所须注意的事项,从课始、课中和课尾三个环节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一种有效的阐释方式和认知形式,互文性运用语言和符号工具,有机地联结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为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通过解读《喜福会》原著与电影,发现两者存
深空探测是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及太阳系外的空间发展和探索的空间活动,分布式组网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发展趋势之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浸提温度(A)、提取时间(B)、料液比(C)等因素,针对香菇中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水平值,并以A、B、C为自变量,以香菇中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组合实验设
婴儿全身组织体积太小,代偿调节能量与耐力不足,已成为新生儿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①体温失控:术中高热或体温不升。大切口术中散热快,一旦热中枢失调成为超控体温不可逆,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