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社会到来之际,培养具有厚实知识基础、善于学习并能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的人才在学前教育中也不可回避,这种人才需求需要在幼儿期开始奠基。知识是课程中的核心问题,幼儿园课程知识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幼儿在课程中应“学”些什么,教师在课程中应“教”些什么,以及教师应该怎么“教”、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学”的问题,它在决定幼儿学习结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以牺牲幼儿的知识教育为代价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但在各种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调适、相互包容又相互融合的张力之中,作为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的幼儿园课程知识,是一种基于“关系”的主体课程,即处理幼儿园课程知识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对待幼儿的态度与回应幼儿文化经验的问题,以及重新建构幼儿与教师的角色等。本研究以文化哲学作为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以幼儿园课程知识的发展历程(包括幼儿园课程知识的生成、选择、产品分析、传递、评价)及其机制为线索,诠释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特性及其与作为文化之人之间的关联。在文化哲学这个当代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引领下,幼儿园课程知识生成、选择、传递以及评价等发展历程便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研究幼儿园课程知识不是对“知识崇拜”的重演,也不是呼吁知识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占统治地位而与游戏等幼儿活动提出挑战,从而超载于幼儿课程原本的承载量,而是基于“幼儿园课程知识对幼儿发展的基础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的诠释基础上,用文化哲学作为视角对幼儿园课程知识的发展机制进行揭示、解释、分析、反思与重建,以彰显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本质。研究幼儿园课程知识不是具体回答幼儿园课程知识究竟“有哪些”的问题,而是一种处理幼儿园课程知识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中对待幼儿的态度与回应幼儿文化的问题以及重新建构幼儿与教师的角色问题等。研究幼儿园课程知识是旨在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改变。课程知识的文化性和价值有涉性人及其人的意义紧密相关,在幼儿园教育场域中体现在幼儿与教师,处理好两个主体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和态度,在如何回应、引领和发展幼儿,从哪个角度去实现这些回应、引领与发展等方面做出改变与改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章探讨了幼儿园课程知识作为文化本体的内涵。知识、课程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其文化哲学意蕴下的意义解读为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意蕴作出理论意义上的铺垫,进而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价值得以彰显。这也是整个研究的立论基础。第二章着重探讨了基于文化哲学视野的幼儿园课程知识的生成机制。借鉴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生成的哲学基础之原理,寻找基于文化哲学的幼儿园课程知识生成机制的理论基石。幼儿园课程知识生成是由诸文化要素和诸多“文化组群”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前喻文化”、“互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文化生成机理,其生成主体及其文化运作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生成的价值赋予过程、情境性生成过程、文化创造与文化再生过程。第三章从文化哲学视野下探讨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选择问题。幼儿园课程知识选择是在幼儿园课程可资利用的幼儿园课程资源范畴内进行的文化筛选,其文化哲学取向体现了“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和文化自觉取向,其基本价值标准凸显了基础性、全面性和适宜性。幼儿园课程知识选择主体虽然多元,但其主要主体应体现在幼儿和教师这两个主体上。第四章从文化哲学分析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产品”及其形态。经过选择过后的幼儿园课程知识必然形成一定形态的知识“产品”,课程知识作为产品与课程知识作为实践的对立在本章的阐释中倾向于融合,它既是文本形式的“产品”,又是活动形式的“过程”,包括教学知识活动和游戏活动。就幼儿园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是课程知识的具体再现,体现了很强的文化功能,其文化内涵是幼儿园课程文化中的亚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创生,也体现了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所强调的独特文化底蕴和文化品质。第五章是基于文化哲学的幼儿园课程知识教学—文化回应教学。作为认知性、符号性、社会性与伦理性实践的知识教学,文化传承是幼儿园知识教学应有的使命与追求,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课程知识实施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它必须是幼儿的亲临与建构,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传递。幼儿园课程知识教学是各种教学与活动的有机整合,是各种文化统整过程。立足于文化哲学反思知识教学,文化回应教学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知识教学之诉求,教师要践行幼儿园文化回应教学,其策略有对话策略、积极应答策略、观察-计划课程策略、反馈反思策略等。第六章从文化层面反思幼儿园课程知识的评价。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知识评价是对已践行的或正在践行着的课程知识及其实践的判断、反思,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知识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判断课程知识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它不仅是对既定的课程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也是对课程知识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在一定情景下做出价值判断。从文化哲学看,幼儿园课程知识评价应遵循考虑“人”的因素、人性化操作,全面、真实地进行评价之理念,其评价目的与功能、评价标准等都直接指向幼儿适宜的学习和幸福生活,其评价主体多元但重点在于教师与幼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幼儿园课程知识评价模式及其文化意涵。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产品技术创新设计的能力更是成为决定企业乃至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地位的首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创新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
近年来,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的加剧以及“水华”的频发,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而磷被
我国近几年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国家庭轿车的普及使得儿童成为轿车中的常见乘员,因此低年龄段乘员的安全问题逐步得到相关交通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纵深推进,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的城镇、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势必会全面扩张,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刑事司法是重要的国家权力资源,为保障其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正常运行,就必须重视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人民是刑事诉讼中各种公权力的归属主体,但是这些公权力是交由公安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能源基础。但风能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造成风电输出功率有很大的波动性,导致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
20世纪90年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在一些地方试点,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作
<正>1.味精渣。市售的味精渣是浅咖啡色、流动性好、没有粉尘、粗蛋白质含量为30%~40%的粉粒产品,其粗纤维、灰分、钙元素等成分的含量较高,据说这是生产味精的副产品。味精一
本文旨在对包通法教授的《〈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进行再研究。文章详细分析了包文所举之例证,质疑其研究手段——以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为评判标准,认为以此理论为标准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型,即能源供应要从简单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向保障需求与环境效益并重。进口L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