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欧美形象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清王朝开始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空前挑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社会上的开明人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尤其是一些士大夫,他们担负外交使命被清廷派往西方各国,以期了解、学习西方。晚清域外游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它们不仅记录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尚习俗、科学教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情况,而且反映了西行者的心路历程。游历期间,西行者不停地将所见到的各种事物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比较。面对西方社会的各种现象,他们或者羡慕感慨,或者批评贬抑,在比较的过程中,士大夫们自身的传统认知结构、价值体系与西方文化开始碰撞,西行者内心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矛盾与焦虑。也正是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认识西方。本文将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四章对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欧美形象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晚清域外游记概述,首先从“晚清”、“域外”、“游记”三个方面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其次对晚清域外游记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简要叙述;第二章从西行者的心理层面出发,分两小节来阐述他们矛盾与焦虑的心态,首先从游者对于出行的态度看他们在两难境地中的抉择,其次从他们在异域被围观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在异样眼光下的反应;第三章从地理知识、对西方人的态度转变、伦理道德三个方面,来反映西行者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排斥;第四章从科技器物、制度两个方面,反映西行者对西方文化认知的深化。通过对西行者就西洋文明所表现出的不同接受姿态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结论:传统文化心理、传统认知方式和排外心理是西行者疏离西洋文明的主要原因,对时局的清醒认知和冷静、开放、平和的心态是他们认同西洋文明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对广东鬼羽箭的考证,明确广东鬼羽箭是地方习惯用药,与国内多数地区品种不同,系玄参科植物鬼羽箭,澄清了鬼羽箭入药品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应用跨国智力流动理论进行中国的产业结构分析,构建了人力资本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耦合模型,推测国际智力回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关系。并利用2000—2010年中国30个省级
《诗经》中的《商颂》是历来争议比较多的,《殷武》作为《商颂》的最后一篇,很多学者往往把它纳入到《商颂》里来探究,所以《殷武》的研究是一个老课题。但是就其单篇的研究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在不同时期GluR6和GABAAR-α1的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与癫痫发生和发展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技术,向右侧大鼠海马CA3中心区
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的公示语英语翻译却存在大量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出发,运用一些实例来抛砖引玉,借以能引起更多人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注。
有效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发挥我国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政策角度探讨如何有效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企业的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的背景条件下,企业更加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
通过假设建立了经济增长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的单因素影响模型,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
研究了个体高层次需要——权力需要对个体组织承诺和角色外行为的影响与组织文化对权力需要影响组织承诺关系的调节作用。在采集样本基础上,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权力需要对
1999年,经过通盘考虑和战略谋划,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从此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一大批专科院校或独自升格,或通过合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