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及其评价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高度的集约经营、并伴随着某些不合理的营林和栽培措施,如树种单纯,全垦整地,大面积皆伐、在同一林地上连续栽杉等,加上杉木自身生物学特性等原因,致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现象普遍存在,如何维护和提高杉木土壤肥力,保持人工林持续速生、丰产,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尤其是营林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项目以江西省景德镇枫树山林场不同连栽代数、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酶、土壤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指标,对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含水量趋于增加,土壤孔隙度趋于下降。8a到11a土壤容重增加6.5%,11a到15a土壤容重增加8.45%,8a到11a土壤含水量增加2.05%,11a到15a土壤含水量增加3.3%,8a到11a土壤孔隙度下降2.4%,11a到15a土壤孔隙度下降3.5%。杉木连栽后,二代杉木林的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变的紧实,容蓄能力变小,土壤物理性质恶化。(2)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土壤N、P、K、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不同代数、不同层次土壤pH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代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代数、不同层次之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差异。杉木林的生长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因此,杉木林龄越大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越强。(3)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0-10cm土壤酶活性最高,20-40cm土壤酶活性最低。在同一土壤层次中,杉木纯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酶的活性也在减少。8a杉木土壤酶的活性最高,而15a杉木土壤酶的活性最低。一代杉木林土壤酶活性高于二代杉木林6a,即杉木连栽后土壤酶的活性降低。(4)运用土壤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土壤退化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质量作了综合评价,土壤综合质量指数依次为:8年生林>11年生林>15年生林>二代杉木林6a,表明杉木林的生长降低了土壤综合质量。杉木连栽后,土壤质量指数会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幻影’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 Walu‘Idol’)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和离体保存技术研究,以期建立组培体系及离体保存技术程序,为大花蕙兰品种的规范化生产和种
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沙铜官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进行研究。通过文化遗产的内涵界定,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
近年来,混凝土外加剂中高效减水剂发展最快,尤其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现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研究及应用的趋势。目前传统早强复合减水剂中多采用萘系等第二代高效减水剂与早强组分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较多、隧线比较高,当列车头部进隧道产生压缩波,列车尾部进隧道产生膨胀波,这两种波系在隧道内不断来回反射叠加,使隧道壁面压力不断发生变化并反复作用在隧
风雨桥不仅是沟通两岸、纳凉交流的桥,更是三明人民改造自然、寄托信仰的精神载体。文章对三明风雨桥的民俗事象、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进行阐释,以使人们对已逐渐失去实用功
我国古文化遗址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在我国当前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古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任务意义重大且工作艰巨,如不尽快进
研究目的宫颈病变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炎症、宫颈尖锐湿疣、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但在世界范围来讲,子宫颈癌依然是妇女的主要杀手,其防治是
教育投入问题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投入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能否顺利的发展。在普通高中阶段,针对教育投入问题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探讨国家在普通高中阶
20世纪的帷幕刚刚落下,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岁月悠悠,生命悠悠,人类社会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正迈向一个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
中国哲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性问题。所以人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人学的理论基础。作为儒学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