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6年河南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南阳、商丘和郑州三个观测站1992-2006a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15a来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初步尝试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酸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15a来酸雨发生频率、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的年际和月份波动:1992-1995a间呈现减弱趋势1998-2006a间出现加强趋势,且在期末明显变强;酸雨频率1、8和12月出现高值,pH值在9-12月份出现低值。15a来1992-2000a出现由南到北酸雨区域逐渐减弱,2000a出现低值后由南到北由西到东迅速变多的空间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2012年冬季(2012年12月、2013年1月、2月)湖州国家基本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和湖州城西水厂监测点大气颗粒浓度数据,对湖州冬季的灰霾天气进行初步分析讨论,经统计灰霾天气占总天数66.66%,且轻度灰霾(能见度为3-5KM)所占比重最大,为27.78%.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所选取的典型灰霾天的讨论,得到相对湿度、风速及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互变化特点,其中特别是细粒子
气象科普是气象服务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多种形式、内容丰富、贴近百姓的气象科普可以使气象服务发挥更大效益.因而开展气象科普效果评估,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和完善气象科普工作,促进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气象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北京科技周2次活动5个问题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民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认知度和活动满意度,提高北京全民科学素质,要加强青少年和农民的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
以各种常规资料为基础,配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对1211台风“海葵”影响期间淮北出现的强降水的天气学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淮北的西行台风降水作出比较,同时对1211风造成淮北降水进行数值检验.结果表明:(1)北方低槽南压和“海葵”北侧的偏东风暖湿气流相互配合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涡度、垂直速度物理量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2)西行台风影响淮北市时,如果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与之相互配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3-14日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特征和干侵入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此次强降水是在高空低槽和低空冷式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暴雨过程中,明显有从对流层高层到低层的干侵入.在对流层的各个层次上均存在干侵入,但是对流层中高层上较强,低层的干侵入较弱,表明干侵入主要来自对流层中高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正环流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吉林省气象台短时临近预报科自2005年开始发布短时时效内的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警报,对所辖区域内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按灾害标准制定多种级别的预警信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发送给省防汛、市防汛、电台、电视台、当地气象部门等等多家相关单位,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几年来受到广泛好评.2007年7月6日1
前期天气持续回暖,积累大量不稳定能量,垂直风切变、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分析这次过程地面、高空的温度、湿度、动能的扰动量,当过程影响前及影响期间,具有正温度扰动,过程影响后,具有负温度扰动,地面温度扰动明显大于高空各层的温度扰动,说明地面的热力作用大于高空的热力作用;扰动湿度场中,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各层的湿度小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扰动,这可能是出现雷雨大风的原因之一,各层的湿度
利用1949~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3年登陆我国并经过内陆湖泊热带气旋的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登陆过湖泊热带气旋在陆上维持时间长,登陆时强度较强;湖泊地带能延缓登陆TC强度的衰减,热带气旋经过内陆湖泊时大多表现为中心气压维持不变或增强,风速增大;长江中游地区是登陆过湖泊热带气旋消失数最多的位置。
综合分析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几次特大暴雨实例发现,江淮切变线和“湿度锋”并不是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空的触发系统和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带才是必要的条件。在不同的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下,形成特大暴雨的云团的尺度中α尺度、中尺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低层“湿度锋”的强弱与暴雨云团的尺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针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以上特性,在参考暴雨云
本文利用NCEP每日4次1°×1°的最终分析资料final analyses对2007年8月2日郑州突发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参数和动力学诊断分析,并结合郑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州这次暴雨处于高能量场中;由K指数、△θse及CAPE和CIN分析可以看出,暴雨发生前期蕴藏着较强的不稳定能量;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分布特征与这次暴雨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过程都维持着
本文利用螺旋度概念,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登陆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给河南省造成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螺旋度的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台风倒槽暴雨发生在相对螺旋度大的环境场中,暴雨落在螺旋度大值轴附近偏向大值中心一侧,相对螺旋度值的变化大致反映了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的强弱趋势:本次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局地螺旋度有大值中心形成并维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