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酶抑制剂对胰岛素肠道吸收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酶抑制剂对胰岛素在大肠和小肠吸收的影响;阐述胰岛素与酶抑制剂合用时在肠道各段代谢和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位肠袢法测定胰岛素肠道吸收后的降血糖效应;进行肠道冲洗实验研究胰岛素体内代谢的影响因素:比较甘氨胆酸钠、杆菌肽、抑氨肽酶素B、胱蛋白、亮肽素等酶抑制剂与胰岛素合用后在肠道内不同位置的降血糖效应.结果:胰岛素单用于小肠或大肠袢时,冲洗肠道前后均无明显的降血糖效应;当与酶抑制剂合用时,冲洗肠道前,小肠处无降血糖效应,大肠段产生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冲洗肠道后,小肠处和大肠处均产生较明显的降血糖效应.但小肠处的效应仍较大肠处低;酶抑制剂效应与其种类,应用浓度和作用区段内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有关;亮肽素、甘氨胆酸钠、杆菌肽的降血糖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抑氨肽酶素B,胱蛋白的降血糖作用最弱;其中甘氨胆酸钠和杆菌肽还具有渗透促进作用.结论:合用酶抑制剂能改善胰岛素在大肠处的吸收.
其他文献
本文试制了幽门螺杆菌疫苗复乳,并对复乳的物理性质、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为开发新型疫苗剂型,研制高效、廉价,使用方便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目的:研究皮肤穴位给药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腧和膻中为用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肝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与对照组(非穴位组)相比,肺腧和膻中给药后皮肤电阻较低(P<0.01),氨茶碱透皮浓度较高.结论:肺腧和膻中穴给药有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目的:采用瓜尔胶作为酶解型结肠靶向制剂的骨架材料,将甲苯咪唑制成骨架片,使之能发挥结肠靶向作用.方法:以淀粉浆为粘合剂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成含10﹪-40﹪瓜尔胶的骨架片.片剂的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光光度法.甲苯咪唑从骨架片中释放的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通过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加或不加半乳甘露糖苷酶的人工结肠液中进行体外释药来评价甲苯咪唑瓜尔胶骨架片的结肠靶向性.结果:含10﹪、20﹪瓜尔胶
目的:建立了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pherisorb C柱(4.6×250mm,10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50:50),检测波长:264nm,流速:1mL/min,结果:己酮可可碱及其有关物质得到基线分离,最低检测量为4ng,控制总杂质量不得过1.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与己酮可可碱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中药口腔粘附片,优选提取与制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工艺优选.以鸡嗉囊皮为模型测定口腔粘附片体外生物黏附力大小.结果:按优选工艺制备的中药口腔粘附片性质良好,体外测定生物粘附力大小为73g,体内粘附效果良好.结论:中药口腔粘附片中载药量不宜超过40﹪.将两种粘附材料混合使用可以获得适宜的粘附效果.
复方替硝唑含漱液是口腔科的常用药对防治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目的:研究胰岛素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方法:采用在体原位肠袢吸收法比较单用胰岛素和合用甘氨去氧胆酸钠、NaEDTA、溶血卵磷脂、癸酸钠、水杨酸钠等促渗剂时在大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等各段的降血糖效果.结果:吸收促进剂能提高胰岛素在肠道内的吸收水平,促渗强弱顺序为:1﹪NaEDTA>1﹪水杨酸钠>1﹪癸酸钠>1﹪甘氨去氧胆酸钠>1
目的:建立HPLC用于地苦胆涂膜剂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苦胆涂膜剂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结果:盐酸巴马汀在0.060~0.30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841386m+2366,r=0.9996;精密度试验中RSD=0.69﹪(n=5);其平均回收率为98.1﹪,RSD=1.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已进入各期临床的研究,阳性脂质体是其中最有前景的载体之一.本文合成美国FDA认可应用于人体给药的阳性类脂材料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DC-Chol).以荧光素钠(SF)为模型物,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DC--Chol为膜材制备阳性脂质体,用DPPC/胆固醇(chol)制备普通脂质体,并用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
法莫替丁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强效药物,本文对法莫替丁的缓释胶囊进行了研究,制成了每天给药一次的缓释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