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河北省142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2006年雷暴日数资料,应用线性拟合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雷暴的气候特征,包括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得出河北省雷暴多发区集中在坝上高原,以及燕山、太行山山区,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雷暴在年际变化中呈准23年的周期振荡等。为进一步研究雷暴天气和预防雷暴天气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2003年袭击中国的台风伊布都进行分析,发现其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在经历了快速增强后,受在吕宋岛登陆的影响其强度迅速减弱,当进入南海的暖洋面后,伊布都再次加强,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是台风眼壁的收缩,崩溃和重组。卫星云图和地面降水资料显示伊布都在登陆中国过程对流和降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降雨出现在高低空垂直切变方向的左侧,这与其他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但是在伊布都登
气象科技知识传播途径种类繁多:科普知识讲座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最直接、最易让公众接受的形式之一;气象科普场馆为认识气缘科学、学习气象知识、体验气象科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科普图书、手册、挂图、卡片、宣传板(栏)等各类宣传材料以通俗的语言、简明的图片,将气象知识、主要气象灾害防范措施介绍给广大公众;送科技下乡,指导农民防灾减灾,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参与人员印象深刻,是一种较
利用1961~2004年东北地区53个测站7、8月逐月降水资料及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近44年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借助典型相关系数,对场与场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多因子场预测未来要素场的典型相关方法,对东北地区夏季7、8月份降水进行了预测及评估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分布的
1961年以来新疆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45年上升幅度为1.24℃。分析不同时期的气温变化发现,全疆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升温趋势不是特别明显,80年代之后呈显著上升趋势,近10年的增温尤为突出。在空间分布上,年平均气温增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增幅最为明显的地区是新疆西北部地区的塔城与博州地区,增幅达到2.0~2.5℃/45a。只有两个代表台站是降温的,降温原因还不清楚,大概与测站周围的地
本文采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M3.1,分别引入Kuo—Anthes、Grell—AS、Grell—Fc和MIT—Emanue1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5~7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从各区月平均降水的对比发现,Grell—AS和Kuo方案的模拟要优于Grell一FC和Emalluel方案:从各月降水量的模拟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降水的强度和分布,Kuo
以一维扩散方程为例,考虑局部观测资料下初值变分同化方法反演问题。通过选择适当的稳定性泛函和正则化参数,将数学物理反问题中正的正则化方法与变分同化方法相结合。利用改进的变分同化方法对预报模式中的初值进行变分同化方法反演,对分析得到的初值(称之为变分同化方法初值)与原问题的真实初值之问的误差进行估计,分析了观测误差对于变分同化初值的影响。最后通过举例说明稳定性泛函的选取对于改进的变分同化方法的实施的重
根据近50年的全球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利用奇异值分解和子波变换分析方法及绕极涡分析途径,揭示了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SST)与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共变模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太半洋SST与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之间主要表现为两种时空结构显著不同的共变模态,即年际的ENSO模态和准20年时间尺度的年代际北太平洋模态。二者在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年际ENSO模态,海洋异常表现为典型的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云图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7月11日~12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局地大暴雨个例进行了观测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hPa西风槽、500hPa华北低涡和中低层偏东风,是这场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云图上可以看到太行山地形阻挡,使得中小尺度云团长时间维持,造成太行山东麓出现大暴雨。华北低涡是低层冷心、高层暖心的深厚系统,具有随高度向西北倾斜的特
利用实况天气图、T-lnP图、Micaps各物理量场和历史天气图,统计分析了1979-2006年河北中部保定地区的雹暴天气的发生规律、天气系统特点,并对其10次较明显的雹暴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切变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产生雹暴天气的前期天气系统特点及可用预报指标。
应用地面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7年7月8~9日东蒙冷涡天气系统下,发生在河北中南部的两次雹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雹暴均产生大量地闪活动,且以负地闪占优势,闪电集中发生时段与强对流发生及维持时间相当。雹暴云团和对流性强降水云团闪电活动有明显差异,降雹发生在雹暴云团中正地闪最活跃的阶段,正地闪集中出现在强回波中心及其临近区域,降雹点就出现在正地闪聚集区附近;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