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4年东北盛夏月尺度降水时空特征及预测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1~2004年东北地区53个测站7、8月逐月降水资料及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近44年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借助典型相关系数,对场与场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多因子场预测未来要素场的典型相关方法,对东北地区夏季7、8月份降水进行了预测及评估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分布的一致性比较好,分别占总方差的37%和42%,8月份好于7月份,东北地区降水有全区一致型、南北型、东西型、辽黑一致型和东西一致型等几种主要空间类型。通过实践检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05、2006年东北地区盛夏7、8月份月尺度旱涝趋势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对降水等级预测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他文献
2007年7月17日新疆西北部的边境县和布克赛尔出现大暴雨,突破了该站24小时降水量历史记录,尤其是1小时降水量为52.1mm,为我国干旱地区罕见。应用实时接收的2条EOS/MODIS卫星云图及时发现了该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云系演变前兆特征,并实施了有效地暴雨预警服务。综合对比分析该次降水天气过程中的EOS/MODIS、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证明在幅员广阔的干旱地区局地暴雨预警服务中,极轨卫星云图具有监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疆北部地区3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北疆地区夏季降水与同期各月及前期5月500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了相关区域北疆夏季典型干旱年8月500hPa、100hPa合成环流与多年平均环流的差异,及其前期5月的环流差异,得到了新疆北部地区夏季干旱的同期环流异常特征是: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存在准静止增强的正PNA遥相关型,距平结构具有偶极性,新疆长期
新疆兵团七师春、秋季气温变化很不稳定,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春霜冻也常常结束较晚,致使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害发生。如一九八八年九月六日的初霜,使全师玉米、棉花受冻,大部分玉米不成热,棉花霜后花增加。春季霜冻往往又影响棉花、玉米、蔬菜幼苗等。本文利用该区域霜冻灾害的特征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御霜冻的措施。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和乌鲁木齐市区的罕见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诊断。发现:这次大暴雨是在南亚高压呈双体的有利背景下,伊朗高压北挺、中亚低涡东移而产生的: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降水的落区及雨峰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联系;3次雨峰是回波强度40-50dBz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产生的;零速度带正“S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07-22(0722过程)和2006-04-23(0423过程)由中尺度系统触发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例强冰雹天气在环流形势、环境气象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有明显差异,0722过程是线状的飑线对流系统(MCS)引发的超级单体回波造成的,它在高低空急流配置、水汽、热力和动力等方面都较有利于强雹暴的发生;而0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12~14日天津及华北中、南部地区一次长历时大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及逆温特征。分析表明,这次大雾天气与副热带高压、西风带槽脊和南支槽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暖性高压控制下,天津及华北地区上空大气层结非常稳定,为天津及华北地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当西太平洋副高边缘南退到江淮地区时,西风带低槽前西南气流与西太平洋副高西侧偏南气流共同作用,使热
利用大气综合观(探)测、GRAPES和Japan的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年4月29日傍晚产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结构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次过程发生在尔亚中纬度地区两槽一脊形势下,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涡切系统和强人的高空冷涡,边界层能级低,低空暖舌及中低层热力差动平流和强的风垂直切变明显。红外云图上有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雷达回波形态显示为涡旋状、U-形带状和“人”字形分
运用美国NOAA-15极轨气象卫星高分辨率的AMSU探测资料,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GMS-5气象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对2004年Chaba台风变性前后的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变性前TC暖核结构呈对称分布,在高空存在一强暖心;变性后气旋暖核整体下沉,TC暖心的原对称结构破坏,呈现出倾斜的非对称分布,存高、低层各形成一弱暖心,锋面的斜压特性显著。通过这种热力结构的埘比,进一步揭
本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2003年袭击中国的台风伊布都进行分析,发现其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在经历了快速增强后,受在吕宋岛登陆的影响其强度迅速减弱,当进入南海的暖洋面后,伊布都再次加强,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是台风眼壁的收缩,崩溃和重组。卫星云图和地面降水资料显示伊布都在登陆中国过程对流和降雨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降雨出现在高低空垂直切变方向的左侧,这与其他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但是在伊布都登
气象科技知识传播途径种类繁多:科普知识讲座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最直接、最易让公众接受的形式之一;气象科普场馆为认识气缘科学、学习气象知识、体验气象科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科普图书、手册、挂图、卡片、宣传板(栏)等各类宣传材料以通俗的语言、简明的图片,将气象知识、主要气象灾害防范措施介绍给广大公众;送科技下乡,指导农民防灾减灾,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参与人员印象深刻,是一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