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儿童自尊与努力、学业成就的关系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自尊与学习努力程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学习成绩(语文和数学)、瑞文智力测验、教师评定和排除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筛选出59名学习障碍儿童,选取年级、班级、年龄、性别和智力与之匹配的59名小学生作为对照组.再以自尊量表(SES)、自编小学生学习努力程度量表和期末考试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自编的小学生学习努力程度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国小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测量工具:(2)学习障碍儿童自尊、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均比普通儿童低;(3)自尊、努力程度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学业成就在努力程度与自尊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33.8%.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在努力程度、学业成就和自尊方面均低于普通儿童,可以通过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来提高其自尊.
其他文献
在解决有情节的数学应用题时,个体需要构建文本所描述事件的情境模型。而情境模型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包括几个方面,这些信息的熟悉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情境模型的构建,从而影响对问题的理解,最终可能影响到问题的表征成绩。实验采用4(不同类型信息熟悉度:完全熟悉,实体不熟悉,时空框架不熟悉,实体间关系不熟悉)×2(难度:较难,容易)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探讨了有情节的数学应用题中,情境模型包含的不同类型信息的熟悉度
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教育协作,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合作,继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实施后,各地纷纷开始推行校长交流制.参加城乡交流的校长是基础教育校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到新的学校就职后面临着岗位适应、角色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环境适应问题.校长的职业适应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以辽宁省参与城乡交流的97位校长为研究对象,以自编《城乡交流中校长职业适应问卷》为研究工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对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表明COMT基因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但是既有研究主要考察外显的身体攻击,对关系攻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极为匮乏,更鲜有研究将身体攻击与关系攻击的分子遗传基础进行比较。本研究旨在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452名4-5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考
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病理研究中,多报告者被认为是更有效力的评估方式,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同报告者间评价差异为研究者理解问题、利用数据造成了困难。研究者采用评价一致性和差别两种方式分析孩子心理病理的报告者差异,主要探讨父母-子女间的报告差异,发现在不同研究中对不同变量的报告者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影响报告者差异因素可概括为孩子自身特征、父母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素三方面。研究者已经从评
为了研究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视觉注视模式,选取7~11岁的有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各6名,让其观看7种基本情绪图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他们观看不同情绪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发现:(1)觉察中性面孔的时间无显著组间差异,但自闭症儿童对愉快和恐惧面孔的觉察时间显著长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而对中性、愉快、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均显著少于另外两组,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2)自
为了探讨自闭症儿童自我面孔加工的特点,选取12名5-11岁自闭症儿童和10名正常儿童,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其观看自我面孔、"新朋友"面孔(重复出现的陌生面孔)、陌生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显示:(1)自闭症儿童对三类面孔的觉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对自我面孔的觉察并不快于对"新朋友"、陌生面孔的觉察;(2)自闭症儿童对三类面孔的注视时间均显著少于正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教师支持、父母支持和同伴支持)状况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缺少探讨。本研究采用依据我国课程标准编制的语文学业测验、数学学业测验、自编的青少年学业自我问卷以及自编的社会支持问卷对杭州市某区2519名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共收集2467名有效被试的作答。结果表明:(1)教师支持、父母支持、同伴支持与学习成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业自我与学习
随机抽取高中学生,采用投球游戏来创设实验室拒斥情境,探讨同伴拒斥对中学生情绪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分享方式对其情绪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拒斥后的被试积极情绪有显著降低,消极情绪显著上升;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对情绪感受的分享能够显著区别于无关分享;在积极情绪上,被排斥的个体积极情绪改变量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且所有参与实验的男女生积极情绪改变量均未出现性别差异;而消极情绪上,受排斥的个体消极情
生气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却与导向目标的趋近动机相联系(Carver& Harmon-Jones,2009),因此生气情绪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偏好。本研究采用空间注意线索范式,探讨儿童对趋近(奖励)和回避(惩罚)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其中包括51名被父母和教师评价为高(n=21)或低生气特质(n=30)的5岁儿童(生气特质,实验1)和40名在非公平游戏情境中报告(n=15)或未报告生气情绪(n=2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量表、青少年父母冲突量表和青少年家庭孝道量表对六城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2317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青少年家庭孝道特点及其与人格、父母冲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年级个体在家庭孝道两维度得分均比低年级低;男生权威孝道得分比女生高,男女在互惠孝道上得分差异不显著(2)控制年龄、性别的作用后,父母冲突(β=.288***)能显著预测互惠孝道,ΔR2=0.11,但对权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