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 :第二十二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su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强化特色, 依托行业,加强交流” 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确立了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 式做出了深入探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目标。
其他文献
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于2013年9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北郊环金秋湖区域,交通便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迫切需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专业 技术人才。因此,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工程设计 能力的
会议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 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如何提高“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我国 经济
会议
针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人才 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阐述了 工程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支撑。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文在解读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工科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探讨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工程教育;电气信息  作者简介:樊立萍(1965-),女,山东淄博人,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辽宁沈阳110
以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研究本科层次的企业培养问题。提出 了企业培养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对于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给出了具体 的实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知识量大、实用 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实践应用引导理论教学”的理念,凭借浙江大学和浙大中控 公司
会议
利用生物发光(BL)技术进行高压灭菌效果监控,使传统的生物指示剂法实现了快速检测。当灭菌不彻底(只要有1×102CFU/ml活菌体存在时)经5小时孵育即可观察到释放ATP细菌数的增加。使BL发光峰值(CPS)明显增高
根据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和实践,介绍了“研究生学长联合研究组制度”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创立的背景和具体做法,并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研究生个人发展等
以“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为例,探讨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自动化双语教学改革,包括课程开设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最后从充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