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恨与抗争:从《与李厚庵绝交书》之写作与流播看陈梦雷贬谪心态

来源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梦雷《与李厚庵绝交书》的写作与流播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重要文学事件之一,此文以巨大的情感感染力和叙事细节的真实性打动了无数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当事人李地而言,极大损坏了他作为理学家“忠信”的君子形象,由此而落得“负友”之恶名;对于陈梦雷而言,弱化了他投降耿精忠的不良形象,取得了广泛的同情和理解,为最终得到康熙帝的谅解而赦免回京担负皇三子之侍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绝交书》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四月至贬所之初,其写作之缘由主要是发抒其内心愤闷怨恨之情,也妄想李光地来营救;十多天后陈即养病龙王庙,他开始有意识地将《绝交书》作为打击李光地、谋求自救的重要武器来使用,积极主动四处播散,最终也部分实现了他的目的。从此信之写作到流播,可看出陈在自救之路上其心态由被动忍耐到主动进攻的变化。
其他文献
清代教育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岭南地区儒学、书院建设较为兴盛,由此涌现了大量学记文章。清王朝国力由盛转衰,其书院教育官学化、儒学教育渐趋空疏,晚清新学兴起,这些都影响了岭南地区学记之内容书写。岭南地区学记文随着世风而嬗变,骈散兼用,由醇雅到博学再到直笔而书,呈现出时代性特征。
会议
清代浙东学派《论语》诠释既受时代熏染,又有自身特色。关于清代浙东学派《论语》诠释嬗变路径,它整体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关于清代浙东学派《论语》诠释内容,刘宗周《论语学案》偏重义理,宋明兼采,心理融通。黄宗羲亦重义理,并延续了《论语学案》对心的重视。全祖望对宋儒颇有微词,且重心在于考据。章学诚则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义理。黄式三《论语后案》不拘汉宋,考据与义理并重,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关于清代浙东
骈散关系是清代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重骈观念虽然长期居于下位,但不容忽视。自清中期阮元提倡骈文正宗说,重散轻骈的整体态势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持重骈取向的论家没有沿着这条道路迈进。本文考察道成时期重骈的批评理论,认为论家主要提供了三种思路。文体源流方面,在先秦文中寻找范例以证明骈偶起源之古,以唐文为依据、与政治话语作联结以表明骈体地位之尊。文体特性方面,强调骈体文博学、重情的特质,这与文家以
《三国演义》具有气势恢宏的末世政治典型型态,这也是其能成为历史演义小说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简单来说:其末世政治典型型态主要是:一、最为经典的宫廷斗争案例——宦官专权与外戚摄政之争;二、镇压农民起义的经典案例——镇压黄巾军;三、军阀割据和混战的经典案例——汉末混战与社会动荡。
《续哀江南赋》是一篇到目前为止没有受到学界所关注的赋作。此赋不仅抒写了清初明遗民的黍离之悲、衣冠易制之痛,以及明王朝覆亡后从王孙公子、孤臣烈士到普通妇女各色人物的悲剧命运或不幸,极为深广地展现了明王朝以及弘光小朝廷覆亡的历史,而且对南明弘光小朝廷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即祸起萧墙的内部纷争,统治集团的荒淫、腐败与平庸。这实际上是以赋写史,抒写了明清易代的灾难记忆、心灵创伤,时事与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
评点唐宋八大家散文是桐城派主要文学活动之一。刘大櫆使评点成为一门独立学问,为文章注入了“道逸”的审美理想。姚范则转而推崇“雄奇”,并将辞章与学问结合,提供了“以经史治文学”的路径,开创了桐城派评注传统。姚鼐所评不多,但在前二人基础上建成了桐城文章传统、评点传统、文论传统与学术传统,于桐城派开创的意义重大。整体来说,早期桐城评点发生了由审美而问学的承变。之所以这样的变化,与他们对明代唐宋派文论的反思
孙梅《四六丛话》对情文关系的定位,拉近了屈原之词与晚清湖湘骈文的距离,促进了情文理论在晚清湖湘文论中的发展,对晚清湖湘骈文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情文相生、声文互引”理论促进了骈文与古文的融合,回应了“屈原之词为古文之极致”的推论;王闿运“情不可放,寓情于文”理论推动其骈文创作实践以骚为赋,在模拟六朝骈文时择屈原之词以求愈古愈工;王先谦“情韵抑扬,情文互本”理论基于《骈文类纂》的选本经验,
清代滇籍历史文化名人钱南园传世之诗、书、画已引起学界关注,其文则不为人熟知。通览其文,呈现出文体多样、题材丰富、言之有物、注重德行的特点,行文中可见孟子、贾谊、王荆公以及桐城古文的法度和精神。其寿序、墓志文在素材选取、结构安排和叙述方式方面拓展了此类文体的疆域和功能;其记、书等信札一类的“私人化”文章,对于了解钱南园思想与情感世界,认识清代仕宦阶层的日常生活、职业特点具有文献和认识价值。在边地文化
周南瑞编的《天下同文集》成书于大德年间,反映了元代天下一统的形势下,南北文学汇聚交流的局面,元后期苏天爵编的《国朝文类》同样体现了对元王朝的认同,并展示了多族士人圈的文学风貌。元人选元文体现了重视实用的文学观念,着重文学与政教的关系,受到了宋代散文选本的影响。在元人的观念中,诗文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诗主情性,文重叙事与存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抒情的特点,在散文发展方面有一定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