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连接:博物馆教育与新传播载体

来源 :2018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超级连接对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电视综艺节目、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为载体的连接形式,极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传播范围,但也使其面临着客观真实与长期教育的挑战.新传播载体下的博物馆应在实现超级连接后,用线下展览提供沉浸式体验、设计知识体系实现环境信息与长期记忆的关联,以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创新.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需要新公众的支持,公众的生活也需要博物馆提供新的内容,开发观众喜爱的展览,在展览中加强馆际的交流与合作、开拓多种渠道对博物馆进行宣传、通过社教活动拓宽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文物活起来等,在这些尝试中去总结和反思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何在超级连接的新时代开辟新途径、寻求新发展,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事业,以此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真正担负起了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近年来,荆州博物馆通过文物的全面阐释、新媒体和新设备的积极使用、增强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法探索出适应发展的新路径.
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社会文化机构,社会教育职能是其基本职能.它不仅是博物馆公众服务中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博物馆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主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重要.陈旧的博物馆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工作思路,致力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创新,是当今博物馆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十堰市博物馆为例,从如何吸引观众,满足公众需求着手,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探索性地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展示人类文明、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是引导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认识现在的重要文化课堂.博物馆也是一个立体知识的百科全书,在传授历史、科学、艺术等知识方面具有直观、生动、鲜活的特性,是青少年获取各种课外知识的理想场所.然而博物馆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一方面,藏品不丰富,陈列展览多年不变,从刚开馆的人山人海到门可罗雀,展览提升投入经费较大,不能时常更新,不能长久
博物馆超级连接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发挥纽带作用,连接各种信息并共享,以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博物馆在建立超级连接上的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同质化、形式化、媚俗化、资本化等问题,笔者分析问题表现形式、举例说明其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在建立超级连接博物馆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让博物馆越来越“智慧”,博物馆人必须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凝聚行业内外的研发力量,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跨界合作,共建共享,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让博物馆温暖起来.
本文针对当前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展开讨论,分别从与新媒体开展有效互动、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相结合、与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结合、探索开放文物库房和文物修复室、积极发挥临时展览作用、配合优秀展览举办相关讲座、提升专业讲解质量、大力开发优质文创产品等8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非一日之功,只有吃透文物本身价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合理探索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才能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趋势,博物馆的工作也将迎来一批新公众的考验,而博物馆的研究是其中一项主要工作,也是重要职能.博物馆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新公众?这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博物馆工作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未来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环境的影响下首先研究成果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从纸质到电子,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总之成果会更加接近公众的需求。其次公众也
超级连接下的博物馆用新的传播方法寻找吸引新公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展览的推陈出新和观众的互动连接以及新媒体的应用与开发来达到吸引新公众的目的.
新媒体的兴起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对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博物馆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全体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达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本文通过对新旧媒体的比较,提出将博物馆藏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刻画藏品的历史背景,通过媒体(电影,电视剧等)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并了解文物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