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与中华美学精神

来源 :中华美学学会,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美学精神"是多层面的构成.从文化和族群的意义上说,以"中华"而不是"中国"来定义"美学精神",说明这一术语已超越了单一华夏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层面,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多种文化和美学精神的融合."华夏正声"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主体,但中华美学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吸纳改造外来文化并与之相互涵容.中华美学精神的建构与汉字书写有着密切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说,汉字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诗性体验、以书法为中心的审美传统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研究,由于受西方悲剧形态和观念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悲剧形态和特征在认识上存在明显的不切实际之处.朱光潜先生早年基于其所受之西方悲剧理论的训练,曾在《悲剧心理学》中称中国没有悲剧.按他当时的理解,报应的观念使中国人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体验不深,也建立不起对命运的抗争意识,故而难以理解真正的悲剧性.像这样根本否定悲剧艺术在中国的存在的极端观点,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在承认中国有悲剧艺术的前提下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作为西方不同文化的重要的"他者",有着许多堪称世界性的贡献,在人类未来的理论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至今未被多数西方和中国现代学者关注.因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世界性贡献":老子的宏伟阐释模式,庄子的审美的双向生成论和孟子的哲理美论.
苏东坡是有宋三百年甚至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偶像派与实力派巨星.其生命存在富有崇高和优柔兼而有之的美学内涵.其崇高一面体现于忧国忧民尤其是在对待"敌人"和女性方面.优柔一面体现于面对苦难之时的从容潇洒,具体形式有漫游与诗文艺术活动等.苏东坡的生命存在,富有内在的张力,一张一弛,犹如鼓满风的船帆,又如扯满弦的弓箭,它丰富多样,不疲软,不萎靡,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树立了一个具有硬度、高度和灵活度的人文坐
本文从词源学的视角,对习近平同志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解析,指出"中华美学精神"强调个体情感和生命体验的审美特质,可以从儒、老、庄、禅的学说中去寻找相对应的思想轨迹.其中的"有"、"无"之辨,影响了中国艺术"有无相生"和"以无示有"的呈现原则的形成.这两个艺术呈现原则在历史上带来了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在当代审美和艺术实践中也有非常具体的运用.本文的结论是:作为"中华
作为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典,圣经是一部兼具神学、文学、史学和社会学等百科全书式品质的经典文本.圣经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延续千年、迄今亦非常活跃,可谓卷帙浩繁、成果硕硕,拓展了包括圣经神学、诠释学、文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方向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发源于古代西亚地区的圣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西方文化经典.以笔者看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民族危亡、国力薄弱的历史境遇,知识文化精英们对艺术的价值选择自觉而强烈地指向了紧迫的现实社会需要,希望艺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富强的现实力量与道路.尤其自20世纪初叶以来,他们围绕艺术如何服务民族复兴大业的问题展开探索,提出了以救国、治国、强国为宗旨的艺术价值理论与实践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由于启蒙理性与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中的形而上学层面持拒斥态度,并选择了心理主义的思路.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所改变,经宗白华、方东美等人的阐释,中国文化中的审美形而上学重新回到了现代美学视界之中,并使得美学焕发出全新的意义.
作为一代学术宗师,梁启超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重申并深化了中西文化与美学中关于地理与人之性情之关系的观念.地理何以影响人们的性情?何以影响审美?中国古代和西方均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古代以唐代魏征等人为代表的关于南北地理与文风关系的认识,法国美学家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与艺术关系的论述,都深深影响了梁启超.正是在中西先贤的基础上,梁启超独辟蹊径,对地理与人的情性和审美的
关于汉字与中华审美文化之关系,学界的认知和探讨尚停留于对鲁迅"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之结论的阐释,而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未能从根源处追问并验明汉字与审美文化的血缘关系从而揭示中华审美文化的字生性特征.中华审美文化的孕育、诞生、成长及生生不息,与四个汉字(我称之为"元关键词")密切相关.这四个汉字是:人,文,天,道.
老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古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作为对文明的怀疑与质疑,其与古希腊的犬儒主义、斯多葛主义确有相近之处,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卢梭、希勒、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也有相似之处,与佛学也有深刻的相通性.在这里我们仅就老庄与佛禅美学的异同做一点简要的比较,以期更进一步了解老庄思想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