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P-array技术结合核型分析在一父源性染色体平衡易位家系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技术对常规的羊水穿刺核型分析方法对胎儿的诊断疑似核型不平衡易位者进行进一步检测,并探讨SNP-array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一父源性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妻子进行羊水穿刺核型分析后,再补充进行SNP-array对胎儿的全基因组进行检测,以排除基因组亚微结构突变. 结果:此对夫妻于2006年生产一男孩,一周岁余因为智力异常、生长发育迟缓来我院做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46,XY,13q+.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妻子核型正常,丈夫染色体核型为:46,XY,t(9,13)(9qter--9p13;13pter--13qter::9pter--9p13).此对夫妻第二胎来我院做产前诊断,由于孕周偏大,故做了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t(9,13)(9qter--9p13;13pter--l3qter::9pter--9p13),携带与父亲一样的平衡易位,现3周岁,智力和发育均正常。此夫妻第三胎再次做羊水穿刺检查,染色体核型46,XY,13q+,SNP-array芯片结果为46,XY,der(13)t(9;13)(p21;q33)。9号染色体p24.3至p21.1区不连续、总计约26Mb重复,13号染色体q33.1-q34区约1.1Mb的缺失。此夫妻第四胎来我院做产前诊断,直接做了SNP-array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胎儿染色体8q23.1有286kb片段缺失,内含TRHR和NUDCDI基因,未见该区多态性的报道,其它未见异常。 结论:对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不够明确的易位,行SNP-array基因芯片分析有助于检出染色体亚微结构的畸变,对染色体异常的夫妻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2年8-2013年3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两个家系三例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资料以及三例患者维生素B2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例1,女性,因呼吸、咳痰费力3年余就诊,以进行性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和发热加重、心脏受累、肌源性损害的肌电图改变以及肌活检油红O染色肌纤维脂滴沉积为特点.例2和例3系
目的:本研究对一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伴鱼鳞病的男性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应用DNA序列分析对UGT1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利用DNA实时荧光定量PCR(DNA Real TimeQuantitative PCR)验证UGT1A1基因和STS基因的拷贝数情况,通过SNP基因芯片(Human CytoSnp-12 DNAAnalysis Bead
目的:探讨PK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提高对此类罕见染色体疾病的认识和并结合文献回顾探讨联合多种分析手段检出PK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行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并提取外周血gDNA,通过SNP array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皮肤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外周血间期FISH来确诊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结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为4
目的:性发育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是一种染色体、性腺、表型性别不一致的罕见疾病.由于很多性发育相关的基因不仅仅只在性腺中表达,同时会在其它器官中表达,因此这些基因缺陷会导致综合征型DSD.本研究旨在为1例存在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和耳朵发育不良的女性患者确定其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明确诊断.该患者的父母均无相关的临床表征.方法:目前常规基因诊断
目的:异戊酸尿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IVD基因缺陷导致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引起异戊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本文通过对7例轻重不同的异戊酸尿症的诊疗分析,探讨异戊酸尿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分子诊断,并对其中1家系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方法:7例患儿中男2例、女5例,于25天~6岁因"意识障碍、呕吐"就诊,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获得异戊酸尿症诊断,经IVD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
目的:对82例佩梅病患者进行PLP1突变分析,明确基因诊断,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进一步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对23例PMD先证者家系的27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MLPA)P022和P071试剂盒进行PLP1重复突变检
会议
目的:探讨IL2RG基因检测用于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X-SCID家系1中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血,收集X-SCID家系2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对2例X-SCID家系成员进行IL2RG基因测序,分析了IL2R
目的:对中国散发的KS/IHH患者开展19个已知KS/IHH基因的突变分析,拟初步探索多个致病基因间如何相互作用及其与表型的关联情况。检测方法:由北医三院生殖中心门诊按照FSH、LH、E2、PRL和T激素水平、垂体MRI诊断和嗅觉问卷等标准程序,确诊24例散发KS/IHH,并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外周血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并对所有患者DNA进行针对19个己知KS/IHH基因的基于外显子捕获芯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