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亚太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讨会暨中国西部呼吸与危重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不仅局限在肺部,还包括全身效应,体重下降是COPD患者全身效应的一个反映.本研究旨在探讨低体重指数(BMI)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OPD患者BMI相关的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预后及防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38人,按BMI=体重/身高2(kg/m2)分为两组:低体重组(16人),BMI<20;正常体重组(22人),20≤BMI<26.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吸烟包年;测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MRCdyspnedscale)表记录气促分级并评分;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和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观察生活质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Leptin)、格列林(Ghrelin)水平.将两组患者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BMI与各因素的相关性.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深吸气量(IC)明显降低(P=0.000);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明显增高.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示BMI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EV1、VC、IC、MVV、PEF、RV/TLC明显相关.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吸烟包年增加;6MWD明显减少;MRC气促评分增高;BMI与吸烟包年、MCR气促评分呈负相关,与6MWD正相关.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SGRQ评分中活动分、影响分与总均分明显增高,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减低;低体重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Ghrelin水平明显增高;BMI与瘦素显著正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BMI独立相关的因素分别是:IC,SF-36量表的精神健康和生理机能,瘦素,6MWD,吸烟包年.低BMI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较正常BMI者下降.IC与BMI独立相关性最强,患者的精神健康、血清瘦素水平、运动能力、吸烟年限均与BMI独立相关.BMI是评估COPD患者全身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对COPD综合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因病住院的临床现状及特征,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入住该院的哮喘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将哮喘作为第一诊断和第二诊断的临床住院构成比及其对死亡的影响.结果:近4年共收治哮喘患者421例,男性229例,女性192例;近4年的住院构成比占本科呼吸疾病的10.38%,近2年(2004~20005年)哮喘病人的住院构成比较前2年(2002~2003年)减少2.84个百分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丙烯醛诱导的大鼠黏液高分泌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NF-κB在其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空白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组(吸入丙烯醛+红霉素管饲)、克拉霉素组(吸入丙烯醛+克拉霉素管饲)、阿奇霉素组(吸入丙烯醛+阿奇霉素管饲).大鼠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Mu
目的:研究小剂量茶碱合并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轻、中度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茶碱激素组(A组)21例:给予无水缓释放茶碱口服,每晚200mg,加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250μg吸入;单纯激素组(B组)21例:仅给予BDP每天500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12周.结果: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其变异率(PEFR):A组分别为(298±95)L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未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方法:随访2005年1月~2006年1月曾在上海市华山医院和市东医院两所医院诊治的785例哮喘患者,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使用ICS的情况及未用原因,并予以哮喘教育.结果:哮喘患者ICS使用率很低(19.1%).哮喘患者未继续使用ICS的主要原因有:①担心激素不良反应438例(69.0%);②使用吸入激素起效不快或效果不显著32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3和IFN-γ表达水平,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与Th1/Th2分化失衡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杯状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腹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分别以HE、阿辛兰染色观察气道上皮的改变,杯状细胞的表达及黏液分泌,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3和IFN-γ的浓度.结果:哮喘组较对照组气道上皮
目的:为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的影响.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COPD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6、TNF-α、IFN-γ进行测定.结果:COPD患者吸烟组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与TNF-α呈正相关,与IFN-γ呈负相关.表明IL-6、TNF-α、IFN-γ参与COPD气
目的:研究IL-5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1蛋白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据不同时间段分为B1组(0h)、B2组(24h)、B3组(72h)、B4组(5d)和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B组与C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豚鼠哮喘发作,A组用0.9%生理盐水代替抗原进行腹腔注射致敏和激发.观察各组豚鼠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0%预计值,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因此,FEV1和FEV1/FVC就成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有国外学者发现FEV1在COPD的治疗疗效中的变化却不如另一肺功能指标吸气容量(IC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是否存在诱发胃食道反流(GER)的因素,GER是否影响COPD急性发作次数.方法:观察2003年11月~2005年9月因COPD急性发作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入选患者回答胃食道反流症标准问题答卷后被分为胃食道反流阳性组和阴性组,其中16/50患者近1年有明确的烧心、反酸、胃部不适症状,经胃镜检查证实其中13例患者存在胃酸反流性食道炎表现,为GER阳性组,其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感染的细菌学特点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10月~2005年3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入院的患者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ECOPD细菌感染的阳性率较高,为68.8%.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率较高.体重指数、发病时间、过去12个月急性发作的次数、口服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