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你离青少年学生还有多远?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不见每至周六、假期,网吧里人头攒动,聊天游戏都是何人?答曰学生!是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正在成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在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需添加一个新的内容——这就是网络德育.本文拟就网络德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网络德育的内容以及网络德育的实施这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实践,就如何在短期内高效地、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最终形成了以工作——学习——创造一体化的教学与发展模式为核心、以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相互渗透的信息时代新型教师培训模式.
本文阐述对自动控制原理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性,给出对考试结果进行全面分析、逐题分析及测试信度等三个方面十一项指标的统计算法.统计信息可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还可用于评价考试质量,为完善试题库获取数据.实践表明,该措施对于促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效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在中小学已经非常普遍,网络教学成了教师们教改研究的主要课题.但是,网上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却成为网上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作者在研究实践中发现,阵容强大的中小学教师本身就是网上学习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如果有效地加以利用,将成为解决网上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借此作为问题的提出,进而论述了教师作为网上资源开发力量的依据、人员组成,并提出一种可尝试的
我们在花大力进行在职教师信息技能培训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能.《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师范生信息技能非常重要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方式要改变以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式,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者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很多高校中被应用,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质,出现了众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首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并给出了其制作内容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当前课件制作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对FLASH软件的功能简介、特点分析、作为网络教学软件开发工具的优缺点分析及与其他常见教学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利弊对比等,提出了FLASH做为中小学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开发工具的运用思想,并提出了网络教学软件开发的可供参考的应用模式.
网络时代促使教育要不断变革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在校园网内建设丰富的、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资源,改变我们长期以下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让校园成为学习的学习乐园,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实验室,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平台.我们通过师生智慧性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制作出内容丰富,界面儿童化,利用学生浏览,便于学生参与交互的主题知识网站,通过课堂教学、课余时间全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类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界利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论述了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建立的迫切性及其意义,并从可操作性角度阐述网站基本内容模块.通过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把化学教育信息资源,归纳整理分类变成一线化学教师急需的信息,再利用其交互性,超越时空,
由于网络教育,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性、技术复杂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互相沟通.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制订网路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办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本文总结了当前国际、国内对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情况,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
声调具有区分中文字音、字义的显著特点和作用,会讲汉语的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在练习声调,不断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这方面的素质,我们可以轻松地教会小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特点和推演规律,使他们从感性认识阶段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幼儿记忆力强、灵活性大、可塑性高,容易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根据这些理论依据和基础,本人提出了用"声调识字法"和"形声识字法"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现在有了先进的计算机及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