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来源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从两届毕业班学生的长期观察,使研究者不得不为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担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为老师学、为家长学、为考试学,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离开课外的补习,就无所适从;更多的学生是只听老师的话,在老师的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做,按部就班地学,缺乏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独自冥思苦想,不会合作,不会集众家之所长解决问题;不会进行学习的反思和整理;不愿去寻找和别人不同的想法;更有甚者,遇到稍难的题目就立即“投降”,丝毫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毅力……这种教育现状,从大处看不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小处具体看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另外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又被称为生本课堂教学的四重唱。这一论述提出了学生先做、先学的重要性。先学就是教师把下节课要学习的有关内容,以前置性学习的方式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前置性学习是生本课堂必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在人们心里是神圣的,但它也是一种压力程度较重的职业。在现实中,其实有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还是较满意的,主要是因为时代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给目前的教师职业带来了很多的压力,使得有许多教师觉得压力大,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中学教师来说,比起小学、大学等其他教师又有其特殊性,无论是在面对中高考还是各种各样的改革,都比其他的教师感受到了更多的职业压力。
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观更具多元性,课程实施观更强调“缔造”,课程政策观民主管理取向更加明显。那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在关于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新的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更好的推动改革,推进六个改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需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逐渐成为学
“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参与。”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历史教师的一些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以及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便可发现,在诸多学校的高中历史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一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历史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得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等,这些现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大部分的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习
对于如何创建好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师生之间通过数学活动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得到共同、全面的发展。针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方法及思想的掌握并能灵活应用,使得学生在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愉快的接受数学知识并加强挑战与提高竞争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向前行进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世界的巨大改善和丰富。新时期,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可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愈发的全面和深刻,对教育的反思也越来越深,现代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工具性”、“模式化”,以及对教育个体生命发展的漠视等弊端也引发了诸多不满和指责。因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许多国家也适应时代的
自小学新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进一步肯定,同时也给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使其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与体育教学实践的体会结合,探究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希望能为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并且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化学与公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并且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的富强与进步需要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也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国际教育界及学术界的共识,而中学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先学后教”最早是由邱学华提出的一个独立概念。它主张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先学;教师通过引导提升、欣赏评价实施后教。当前人们对“先学后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成熟,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教育实践,它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专家教授及一线教师进行理论的纠偏和实践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