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油甘三酯组成及其在油脂掺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油甘三酯组成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大豆油、芝麻油的甘三酯组成,实验表明,大豆油和芝麻油的甘三酯组成有较大差异,该方法在植物油定性及掺混检验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铺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地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从前,爱斯基摩人以
  植物油料是制取食用油的原料,植物油料及食用油脂中砷含量是影响食用油脂品质安全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本文对植物油料及食用油脂中砷的来源、砷的危害、植物油料和食用油
  以氢化棕榈酸甲酯与氯磺酸为原料,磺化合成制得了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MES),得到产物中MES含量大于64%,通过纯化MES,纯度达90%以上,利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产物
  甾醇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并含有醇基和侧链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甾族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抗菌消炎、改善脑功能等诸多生物活性。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生物
  本文研究了以水代法芝麻油、液压榨芝麻油、螺旋榨芝麻油3种油为调香剂,分别与大豆油、菜籽油进行调和,生产调和食用油脂,观测和评价这些调和油脂的风味及物理性状的特征,分
会议
  通过对比合格食用植物油和非合格食用植物油的可见光光谱特征,发现部分非合格食用植物油具有与合格食用植物油完全不同的光谱特征,利用这种特征光谱可以鉴别非合格食用植物
  氯丙醇酯是食用油脂中发现的潜在危害因子,随着对氯丙醇酯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一些食用油脂种类中检测出一定含量的氯丙醇酯.目前对氯丙醇酯的形成机制研
  本文从利用核酸共沉淀剂和油类DNA提取试剂盒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中DNA进行了成功地提取。研究证明随着油脂储存时间的延长,油脂中的DNA降解明显。运用PCR法可以对大
  采用乙醇提取棉籽油中的游离棉酚,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BEH-C18(1.7μm,2.1×100mm),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溶液(体积比85∶15),流速0.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犬细小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犬细小病毒(CPV)的VP2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