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天道与人道:《周易》的伦理精神与结构

来源 :第十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作为一部经典哲学著作,其产生与发展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周易》最初是作为占筮之书,为卜筮而作,是古人用来探知天命、预测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事件的宗教性典籍.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贬低其价值.恰恰相反,自殷周之始,《周易》开始从神道、天道逐渐向人道转变,从自然之天道向人文之人道、从宗教启示向道德伦理的转型.经过"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直到孔子写成"十翼",《周易》才成为一本富含道德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伟大哲学著作.
其他文献
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发生变化,生理和心理失去平衡,是疾病的好发阶段.围绝经期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是进行早期防治干预的重要阶段.而中医药膳理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调理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医药膳理论的内涵及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施膳原则进行阐述,探讨以中医药膳理论为基础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理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护,从而有效控制围绝
阴阳是中医学中核心慨念之一,普遍认为难以把握,争论不断.本文指出:(1)矛盾论已有新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应点明阴阳是一类特殊的矛盾.(2)大易家朱熹将阴阳慨括为二气对待和一气流行,很大程度上能统一中医学界对阴阳的纷争.(3)探讨人体二气阴阳、和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一气阴阳的图示.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历法是天人合一的中枢.依黄帝内经,"天"模型应是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因而中医学用以表述和演绎的历法应是能反映七曜对人体影响的历法,这种历法称为生命历法.探讨生命历法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问题.我国现存的历法有公历、农历、回历、干支农历(即老万年历)、五运六气岁气历、口授秘传1200年的医易历等,出现医易历与干支农历正错反位中医药文化千古悬案.这些历法,中医学界几
揭示了屈原零态文化认识自然宇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参悟道、儒,零三家文化,为挖掘中华民族的信仰文化提供了帮助,信仰文化存在于亚微观层次,道、儒、零文化在亚微观中的哲学内涵,重拾中华民族的信仰文化。
本人在实践中一直践行着中医学的一句古老名言“凡能平衡身体,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先找出疾病的“根源”,然后对症治疗。疾病的根源既有内因的,也有外因的。内因在体内找外因在体外找,主要从衣、食、住、行找。所以要求我们医生要有渊博的知识,眼界要宽、要远、要高。要着眼于与人有密切联系的事物,借助于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去判断,去发现致病的根源。
中医"气"的概念包含物质和功能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气"本质对于中医学习者及研究者而言,难以理解或者难以解释.本文引入现象学方法对中医"气"的本质进行阐释,是一种全新的但可靠的思考方法.
马王堆出土帛书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文本中记载了大量阴阳观内容.与《易经》之阴阳观比较,既有联系,也有差异:阴阳理论是《足臂十一脉灸经》的理论主题之一,没有阴阳理论引导中医经络学说的命名、分类、走向、应用,就没有中医经络学说的架构;《足臂十一脉灸经》将《易经》阴阳范畴的外延拓展至医学领域;整体上《足臂十一脉灸经》偏重"阴胜于阳",而易学偏重"阳胜于阴".《足臂十一脉灸经》反映了易学阴阳观在早期医学
关于预测医学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渴望健康长寿的日益增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单纯的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而完全依靠预防,也是防不胜防,也是被动的,有时还不知道怎么预防.人类很早就注意寻找预测防范之道.如能做到未病先知,防范于未然,就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预测医学就是在人类迫切需求形势下,率先由我国一批疾病预测研究的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倡导提出来的.中医体质学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家重要的养生经典,为玄门早晚功课必诵经文.《清静经》的讲述者站在道的高度,论述了自然宇宙的生成、众生失德离道的根源、入道得道的标准和修道行持的方法.《清静经》篇幅短小,言简意赅,语义浅近,内涵极深,可以说是《道德经》的简化版或者姊妹篇.下面,笔者从《清静经》中整理出大道修持的思想和方法,并展开必要的论述.
高危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全民健康的最大难题,如何化解高危病是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目标.高危病的暴发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不降反升,值得我们的深思.高危病虽然为危急病,但只要对高危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治疗给予预防,急性发作能及时抢救治疗,都是化解高危病暴发的最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