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浅议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未病"源于<内经>,包括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是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通过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对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始终重视顾护正气,以防疾病发生及演变,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分析病机变化,切断病势,重视扶助正气,以御病邪深入,驱出致病邪气,或邪正兼顾,或扶正以达邪,使邪去正安,杜其病进演化,立法处方,全面兼顾,既重视扶正与祛邪,又重视配伍宜忌,饮食禁忌,以免毒副作用发生;更有大病差后,慎劳节食,预防死灰复燃与病又复作,阐述了仲景在六经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尤为重视预防为主的思想,继承与发扬了<内经>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重于治的原则.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医痰饮的概念及痰饮生成的途径作了探讨,提出中医痰饮的概念非常广泛,除了广义狭义、有形无形之分外,现代中医临床已将痰饮的概念扩大至高脂血证,肥胖症,脂肪肝,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等脂肪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除强调化痰外,更重视活血化瘀.现有的痰饮概念及病机认识显然无法满足临床要求.而篇中关于"饮、食"生痰的运化途径,不仅为其病因病机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可靠
本文从现行教材和教材对肾气丸的主治、功效误解入手,详细论述了肾气丸针对的病机、功效,仲景制方的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要点,提出"肾气丸乃补肾气而非补肾阳之方"、"肾气丸非‘阴中求阳的代表方"等创新性论点,以期对后学者正确理解肾气丸,把握仲景原意,更好的于临证中活用肾气丸这一经典名方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后世对本方的研究运用甚广,取得疗效甚佳.笔者在三十九年临床中,对该论中的方剂,边学习,边研究,边运用,受益颇多.现将苓桂术甘汤的感悟所得,奉献同仁,为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尽滴水之力.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张仲景选这四药组方,对药的性味归经及功用,了解得非常详细和透彻,对药物之间所产生的阴阳互力,五行相生相益过程,掌握得准确无误,使组方精细而严谨.而四味药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温病),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颁布的二级学科.新学科目录将三门课程合为一体,形成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这对于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门新组建的学科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仍是象以往那样任其自然缓慢发展,还是象现代科技浪潮那样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考题.本文就本学科(金匮)及学科建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认为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中虽没有治温病之名,却有治疗温病(瘟疫)之实,阳明病的清、下两法是治疗温病的主要方法.相对是个进步,但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更有发展.
阴阳以内外出入为言.出的多叫作阴胜,经日"阴胜则寒气入得过多叫做阳胜,"阳胜则热".其中,阳盛、阴盛、阳虚、阴虚四种病理机制,可以演示除"阴阳匀平"生理状态之外的四种病理状态,而这四种机制,正可以用天地阴阳出入(太阳入射量和地面散射量)的四时模式进行模拟,所谓四时.五行中,只有四种"可道"的阴阳虚实模式,而阴阳匀平状态"不可道",故反复出现"四时五行"一词.张仲景的,"撰用、",故也借用了这种四时
自愈是仲景重要的治疗学思想,仲景之自愈观对开拓现代临床治疗思路仍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自愈以正气为本,然后从相对观、整体观、恒动观阐述了仲景辨识自愈的方法,及如何把握自愈的时机.
本文从伤寒、杂病一体的角度,讨论了研究外感病杂病,与应互相补充;学习方证,与应互相佐证,还的本来面目.
本文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的双向调治法进行初步探讨,包括:表里双解、寒热并治、虚实兼顾、阴阳双补等.这对于全面理解仲景学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张仲景"博采众方"运用及其它章节理论,"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成功地创造了六经论治,使外感热病的治疗有法可循,为后世辩证提供了新的内容,故柯韵伯日:"仲景药法能合百病,兼赅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认为是外感,内伤均可采用的辩证方法,自成体系,所以说六经名称,虽源于,但其意义则完全不同,仲景是用的名称,而赋予新的涵义和新的内容.因此,实质上和有了原则性的区别,是辩证论治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