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辨证论治看、一体观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伤寒、杂病一体的角度,讨论了研究外感病杂病,<金匮>与<伤寒>应互相补充;学习方证,<伤寒>与<金匮>应互相佐证,还<伤寒杂病论>的本来面目.
其他文献
白塞病又称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症,也可见到皮肤、黏膜、关节、消化道、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的症状表现.1湿热蕴结,毒邪内侵,2毒瘀互结,交错不解,3脾肾两虚,余邪未尽,综上所述,白塞病病因多端,见证杂乱,可表现在眼、口、生殖器、肢体关节等部位,但在中医认识,其病位当在肝脾,并与心、肾相关,其
本文对关于风湿病的治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祛风寒湿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利小便祛湿法,如麻杏苡甘汤用薏苡仁;微汗法,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温阳祛风湿法,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中祛寒湿法,如肾着汤;涌吐风痰法,如藜芦甘草汤;外治法,如纳药鼻中、针刺;补肾法,如八味肾气丸;补气养血法,如防己黄芪汤、薯蓣丸.
的辨证方法可概括为"六经为纲,八纲为辨",其实已融合了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为一体,因此其辨治疾病的方法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都起着典范的作用.对胃肠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脉证、遣方用药等方面匠心独运,对后世胃肠病的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胃肠病的描述,大致可有呕吐、下利或不大便、腹满腹痛、心下痞或心下痛等.从病因而言,主要为内外两大因素.从外因而言,有很多因风寒之邪入侵而致肠胃病的
本文对中医痰饮的概念及痰饮生成的途径作了探讨,提出中医痰饮的概念非常广泛,除了广义狭义、有形无形之分外,现代中医临床已将痰饮的概念扩大至高脂血证,肥胖症,脂肪肝,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等脂肪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除强调化痰外,更重视活血化瘀.现有的痰饮概念及病机认识显然无法满足临床要求.而篇中关于"饮、食"生痰的运化途径,不仅为其病因病机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可靠
本文从现行教材和教材对肾气丸的主治、功效误解入手,详细论述了肾气丸针对的病机、功效,仲景制方的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要点,提出"肾气丸乃补肾气而非补肾阳之方"、"肾气丸非‘阴中求阳的代表方"等创新性论点,以期对后学者正确理解肾气丸,把握仲景原意,更好的于临证中活用肾气丸这一经典名方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后世对本方的研究运用甚广,取得疗效甚佳.笔者在三十九年临床中,对该论中的方剂,边学习,边研究,边运用,受益颇多.现将苓桂术甘汤的感悟所得,奉献同仁,为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尽滴水之力.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张仲景选这四药组方,对药的性味归经及功用,了解得非常详细和透彻,对药物之间所产生的阴阳互力,五行相生相益过程,掌握得准确无误,使组方精细而严谨.而四味药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温病),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颁布的二级学科.新学科目录将三门课程合为一体,形成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这对于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门新组建的学科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仍是象以往那样任其自然缓慢发展,还是象现代科技浪潮那样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考题.本文就本学科(金匮)及学科建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认为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中虽没有治温病之名,却有治疗温病(瘟疫)之实,阳明病的清、下两法是治疗温病的主要方法.相对是个进步,但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更有发展.
阴阳以内外出入为言.出的多叫作阴胜,经日"阴胜则寒气入得过多叫做阳胜,"阳胜则热".其中,阳盛、阴盛、阳虚、阴虚四种病理机制,可以演示除"阴阳匀平"生理状态之外的四种病理状态,而这四种机制,正可以用天地阴阳出入(太阳入射量和地面散射量)的四时模式进行模拟,所谓四时.五行中,只有四种"可道"的阴阳虚实模式,而阴阳匀平状态"不可道",故反复出现"四时五行"一词.张仲景的,"撰用、",故也借用了这种四时
自愈是仲景重要的治疗学思想,仲景之自愈观对开拓现代临床治疗思路仍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自愈以正气为本,然后从相对观、整体观、恒动观阐述了仲景辨识自愈的方法,及如何把握自愈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