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理论发展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之探析

来源 :2017年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对档案学理论的学习、探究和实践,深深感到要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为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即要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管理者素质。
其他文献
美德档案是民生档案的一种类型,简单来说,它的内容就是把老百姓推崇和赞颂的好人好事以及各种美德评选活动的获选人的事迹材料收集到一起,建立起专门的档案,它的作用发挥可以通过网络、公告栏、展览、报纸等渠道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表彰和宣传.文中就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应与宣传部门联动,扩大美德档案的影响力;对美德档案进行调研,强化对美德档案的积累开门路办
本文在了解航天A所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进展状况与掌握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航天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象,分别从基础业务、组织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三个层面为航天A所“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研究选取了航天A所“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典型案例,借以理清航天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与应对之策。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
随着整个社会进一步开放透明,旧的档案管理使用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档案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突破口就是档案展览,通过档案展览树立档案馆公共文化形象,促进全民档案意识提高,焕发档案工作新活力。实践中,档案馆搞展览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除档案资料以外,缺少大量实物藏品这是先天不足;办展机制不完善这是后天失调。要克服这些不足,成功举办档案展览,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围绕
2016年11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广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更是加速了单套制和单轨制占据地方文件档案工作主流的步伐.文件档案单轨制是最初状态的文件经过流转后,以归档为节点,成为档案的全过程。由此单轨制内涵聚焦在三个部分档案的原生状态、文件的流转过程以及档案的归档结果。单轨制包含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但长远来看,电子形式势必占据主导。把握好单轨制的内涵,理解其精髓要义,对推进单轨
近年来,仁化县为密切联系群众,拓宽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通过"民忧档案"、"企忧档案"、"民信档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改变传统档案服务"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定期走访群众和企业,记录诉求,积极帮助老百姓和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反映民意、解决民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韶关市档案局全力实施破产企业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利用档案服务民生,为解决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强化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笔者认为应该硬件软件两手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改变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创新服务理念,主动出击,从坐着等到上门找;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范畴;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信息化服务;创新职业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当前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创新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整合锦屏文书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锦屏文书文化品牌。
目前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档案资源数据库系统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虽然数量多,但大多为零敲细打,不成系统,即使是列入名录的项目,也没有完整档案可供人们利用,不能满足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传承的需要。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状况,为优化档案数据库建设总体水平,首先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即从国家层面设计和规划全国的数据库系统,使各个数
对档案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业界包括政府部门的热切关注,对于全面呈现历史记忆、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从馆际合作的视角探讨档案文化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形成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联动机制、有利于发挥不同属性和类别资源的补充效应、有利于形成合力扩大“记忆机构”的社会影响。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馆际合作的规模和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例如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机构与社交平
后保管时代的来临给来源原则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生机。来源原则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也曾遭质疑和否认,但由于其原始内涵的科学性和包容性,终究还是承受住实践工作发展造成的冲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总体而言,笔者对国内外学者在后保管时代对于来源原则的研究有三个特点:积极探索,乐于交流;借鉴有余,创新不足;重视理论,疏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