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理论模型研究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省行为医学分会首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概念、理论模型、内涵和意义。 方法:通过技术性文献分析、访谈、扎根理论研究等方法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发现概念,分析内涵及意义。 结果: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针对现役军人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行为训练方式,训练目的是纠正负性心理,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军人良好心理行为的建立。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理论模型是一个军人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立体共进模型。 结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有效改善军人心理、行为的训练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其与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分別对42名发作期强迫障碍患者和38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Maudsley强迫障碍状问卷和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状。结果:(1)在WCST中,强迫障碍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错误应答百分率和随机错误应答率(分别为85.1±30.4、28.4±15.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患病者来说不仅期望早日康复,更关注康复的质量。但疾患期间由于受到疾病、手术创伤、恐惧紧张情绪、病痛折磨等影响,疾病行为极易影响康复进程和或导致并发症。本文介绍了疾病改变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分析了疾病行为影响疾病康复的生物学机制,指出疾病行为干预促进疾病整体康复。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对867名地震灾区青少年(研究组)和1016名非地震灾区青少年(对照组)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进行测试,对研究组有心身障碍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和药物干预。结果:研究组心理因子分、躯体因子分、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及心身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女生在神经症状、焦虑状态、行为状态、其他情况、心理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OMT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粤东潮汕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通过来自粤东潮汕地区的2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分别选择COMT基因的8个SNP位点(rs4680、rs4818、rs165599、rs737865、rs2075507、rs6267、rs6269、rs4633)为遗传标记,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它们在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对个体的影响重大而持久。每个人在出生后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家庭给予我们什么信息,我们都会全盘吸收,之后的各种外界影响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生的。本文介绍了结构性家庭治疗、行为家庭治疗以及策略性家庭治疗等家庭治疗的几种常用流派。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本研究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VD小鼠海马ERK1 mRNA变化,并探讨了促智药物中枢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VD小鼠海马ERK1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VD发病机制。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现状及需求,为今后对学前儿童家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30名年龄在2.5岁至6岁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知识、行为及需求的调查并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3.0[%];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3[%];儿童肥胖检出率5.5[%];98.8[
目的:探讨失眠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CCMD-3对认为存在失眠的大学生进行诊断,对确诊的309位失眠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统计学调查,另选取同一院校264位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事件相关电位(P3)、数字划销测验(Number Cancellation Test,NC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Test,WCST-
目的:分析2002.01-2009.06本院平均住院日的变化,及与病床利用率、病人住院费用、经济效益的关系。方法:通过绘制时间序列图,说明平均住院日、病床利用率、病人日均住院费用及人均住院费用等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分析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平均住院日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床位周转率不断加快,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并没有增加,疾病治愈率也没有显著下降,相反好转率不断卜升,死亡率不断下降,病
运动与免疫及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不同运动量和运动形式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异,它们对人体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某些过敏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的影响也不一致。适度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科学的运动处方可防治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促进机体健康;反之不科学的运动则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甚至疾病。全面阐述运动对人体免疫影响的机制,应汲取和综合“J”形模型、“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