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员观念变革

来源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按照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发生的变化,特别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使图书馆员具备组织信息、提供增值服务、开发用户、激励需求和协调信息环境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潜力,使图书馆知识管理成功地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无限、物用无限的境界,满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
其他文献
诚信文化是一定社会诚信伦理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与时代相一致的取向和特点.教科书反映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也承载着特定的诚信文化.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诚信文化研究可以反映出当前社会对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儿童的道德要求,另外,国民性的存在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殊性所决定的,通过对教科书诚信文化的梳理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对国民性的诉求.
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中国国民性改造,即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研究中国人的国民性对于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权利优先”和“义务优先”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各有其利弊.鉴于当前我国公民教育中在“义务优先”取向引导下造成人的缺失、个体独立人格的缺失、公民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中国当代公民教育应走一条权利优先的道路,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选择.具体表现在:在个人同国家、社会的关系上,趋向个体主体意识的培养优先;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趋向公民权利优先;在正义与善的关系上,崇尚正义优先;在民
本文对中国孝道美德进行了梳理,并从现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现状入手,全面而深入分析大学生传统孝道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对部分大学生孝道缺失提出了对策.
公民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重视,我国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在2011版的思想品德新课标中得到凸现,强调以责任为基础的公民意识教育,强调学生的正义感,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公共精神、学会过公共生活.这对教师提出了应成为公民教育者的新要求.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回应挑战,即提升自身的公民素养,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公民,在班级生活中融入公共精神.
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其文化传统中长期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所具有的稳定的、反复的、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国民性教育是传承和培育国民性的基本途径.针对现代化过程中的国民性教育断裂,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坚守教育的国民性,进行将现代与传统耦合,中西文化融合,科学与人文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全人教育,促使国民性教育再生.
教育培养国民性活动的前提是基于文化、教育和国民性之间两两的双向互动关系.教育的导向性功能、文化的激励性作用和人性的可塑性为教育培养国民性提供了可能.教育培养国民性应以“国”为重,并正视文化的时空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对国民性培养所带来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的根基是顺利实现各个层次的民族认同首要解决的问题.双语教育作为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尤为突出.然而由于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具体实践者的错误的文化观,导致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个体形成的文化认同也陷入误区.只有从双语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师素养以及学生个体等四个层面出发,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由上至下的贯穿双语教育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
教育既是中国梦的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手段.近代以来,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有过革弊、兴学和留学的教育救亡梦,也有过一心一意的教育建国梦,这些教育梦留给人们很多遐想.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拾回中国教育自信心、找回中国教育生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筑基.
老舍的《猫城记》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审视、批判国民性,本文通过对《猫城记》国民性的解剖,得出国民的劣根性主要表现在根深蒂固的愚昧和“内部斗”两个方面,挖掘出教育可以提高“国民性”,并指出国民性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