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评价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单侧对比开放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采用内窥镜下经x-Tube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的17例单侧和开放21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期临床疗效评价。特别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住院花费和椎间融合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维甲酸(RA)在脊髓损伤时通过上调自噬的活性减少血脊髓屏障的渗透性发挥神经保护性作用。方法:采用动脉夹对脊髓进行夹闭构建SCI模型,选用200-250g SD大鼠在T9的水平用30g力的动脉夹对脊髓夹2分钟造成脊髓损伤。损伤后,腹腔注射RA(15 mg/kg) 每天一次,注射2周。
目的 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2月我科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糖尿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老年患者38例,在围手术期38例患者均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SCII),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通过完善
目的:股骨远端骨折指累及股骨远端15cm的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髁间及单髁的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占所有股骨骨折的4%-6%,常累及膝关节关节面,解剖结构复杂而且承受应力大,骨折易并发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伤情复杂,并发症较多,致残率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切复内固定方法易出现复位不完全,导致骨不连、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膝关节畸形、膝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回顾分析锁定钢板治疗
Objective:Many studies have fou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uscle mass and bone mass. However,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bone quality parameters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目的:下肢动作不对称是导致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再伤和发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改善ACL重建术后的不对称性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和预防术后再伤的先决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1)探究ACL重建术后6~12个月的患者步行过程中健、患侧的对称性。(2)探究在步行过程中增加额外认知负荷(即认知双任务)对ACL重建者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目的:1、利用逆向工程数字化技术,通过DICOM文件建立股骨颈骨折的三维数字虚拟仿真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2、利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出三种螺纹深度的全螺纹空心钉,并且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倒品子"形排列下,空心钉明确全螺纹空心钉螺纹间距对股骨颈骨折骨块固定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打入股骨时,螺钉经过股骨颈部分是否贴近皮质骨部分对钉子拔出的难易程度的影响,为手术方法提供指导.
目的: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碳酸钙-D3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口服碳酸钙-D3和阿仑膦酸钠的基础上,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
目的:评价同期与分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双侧膝关节炎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及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各20例 。统计两组的术后死亡率、平均单膝失血量,术后肺栓塞发生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对术前和术后1周、2周及1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人类的双足行走步态需要大多数关节(特别是下肢关节)参与协调和互动的功能性运动。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躯干、骨盆与下肢各主要关节的运动耦合关系。方法:将步态实验测量得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作为输入量,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求解下肢主要关节角度与力矩。第一步,通过三维刚体运动学方法计算下肢关节角和各部位重心坐标等数据。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