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到有针对性的住房供给——二战后德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和演进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k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德国从二战以来所采用的推进社会住房的政策和因势利导的措施。重点介绍了德国应对由于战争和经济原因产生的严重住房困境所推出的法律和地方政策与经济措施,包括住房出租管制制度、社会福利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优惠政策等等,并且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还讨论了目前出现的住房供给政策的新趋向,并且对于中国的发展提出借鉴的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归纳国内学者对《城乡(市)规划法》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发现主要有规划学与法学两个视角,从法学分析的角度发现已有研究可总结为行政法学、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视角,但鲜有学者对《城乡规划法》的法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本文追本溯源,依据法律分类,对《城乡规划法》进行法理学分析,明确《城乡规划法》的法律地位,通过对比中外城市规划核心法(主干法)有关的内容,并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和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还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分析成都、都江堰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城市绿地的使用情况,结合对北京市部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规划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参考灾害多发地日本
复杂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和定线。为了发挥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对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较成功的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实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对编制山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和山地城市提供高效方便的运输系统的研究思路进行研讨。
“生态城市”建设之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念是要透过不同的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平衡、及保障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使我们未来城市之居民有所选择。可持续城市发展着重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发展元素。可持续发展及有关指标在应用到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有需要考虑其适合及可操作性。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从具体层次如控制性规划编制、
本文以深圳市的生态社区为例,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对深圳现存的生态社区进行了分类,划分为“研发型”、“开发商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类,分类进行住区市场评估,得出深圳发展生态社区产业化的“瓶颈”在于开发商主导型的生态社区发展滞后的结论,发展体制的缺陷是生态社区难以推广的矛盾所在。基于这些结论,提出更新策略,协调政府、开发商、市民和研发机构四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冲破体制的束缚是实现生态住区产业化的
本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根据近年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以及出台的一些公交政策,来分析实施前后客运量、出行分担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证明,从2000 年至2006 年,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增长60 公里)和公共汽电车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建设公共交通承担的绝对客运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对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总量来说,公共交通所分担的比例仅提
本文首先就地震灾害对交通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将城市震后交通系统运行划分为两个阶段:震后应急阶段和震后修复阶段,并根据地震环境下不同恢复阶段的社会经济活动及交通系统特性,对传统交通预测四阶段法——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宏观模型进行修正,讨论了不同模型参数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参数的调整原则及方法,进而以修正四阶段法为基础进行震后交通需求预测。该方法简便易行,预测结果可对城市交通系统防
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迅速,迫切要求加强对城乡空间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实现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探讨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乡规划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城乡规划动态监测系统应用技术框架,重点讨论了核心关键技术和动态监测流程。本文提出的技术应用于国务院直接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及部分省级监测城市的动态监测,实践证明,该技术有助于保障城乡规划重点控制指标的实施,提高了规划实施过程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沿革,对广州、武汉、深圳、南京以及长沙等规划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对领先的城市的规划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结合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专业需求,对规划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扩展三维仿真和遥感的应用以及加强基于GIS 的规划支持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社区型城市住区是一种以网络化结构为基础的住区模式。它是为解决由封闭住区的规模大型化所带来的各种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而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住区建设。社区型城市住区的构建要以实现生活时空地域化为基本前提,住区周边应由城市主干道围合,其人口规模应为30000~50000 人,用地规模应为64~100 公顷。社区型城市住区在空间结构上,应采用“大开放、小封闭”的空间组织方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