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觉模型及其在机械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几点讨论

来源 :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听觉系统拥有优异的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能力,因此,建立并应用听觉系统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介绍了听觉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各子模型的原理和特点。以机械故障诊断特征提取为背景,介绍了听觉模型的基本性能,论述了听觉模型实质是一种特征信息再提取的信号分析方法这一特点,同时,就模型的适用性改进、自适应控制和扩充特征信息提取的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的基本思路。
其他文献
隔震层如果是摩擦滑移板与橡胶垫并联,竖向地震作用就会使得摩擦滑移板的竖向压力变化较大,尤其是高烈度地区的竖向地震作用影响更大,这就会使得摩擦滑移板的水平滑动摩擦力变化较大,其变化情况也更复杂。为此本文专门编制了非线性的空间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程序。在水平地震荷载和竖向地震荷载同时作用下,对橡胶垫与摩擦滑移板并联的三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橡胶垫抗拉、结构倾覆、隔震层水平
本文借助共轭梁的概念,指出两端自由的两跨梁的共轭结构是两端固定并有一个中间铰的两跨连续梁。由此出发,证明了两端固定并有一个中间铰的两跨连续梁的差分离散模型刚度矩阵是符号振荡矩阵。进而获得了共轭系统的频率和“位移”振型的基本振荡特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两端自由的两跨梁的差分离散模型频率和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振型的振荡特性。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磁分支电路阻尼隔振器,提出了负电阻电磁分支电路阻尼隔振方法;首先理论分析了电磁分支电路阻尼隔振器的隔振机理,并将此隔振器应用于梁的振动控制中。建立了电磁分支电路阻尼隔振器支撑的梁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梁的控制方程并使用Galerkin法进行简化;并对梁隔振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负电阻电磁分支电路阻尼隔振器能有效的抑制梁的振动。
首先借助现有商业程序研究了单人激励下某剧院大悬挑钢楼梯的人致振动响应,其中包括阻尼比、激励频率、荷载模式以及选择不同计算程序等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及概率统计原理,利用MATLAB编制程序,研究人群荷载折减系数,进而讨论不同数量人群移动下,大悬挑楼梯的振动情况。最后对钢楼梯人行舒适度进行评价,证明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
本文基于覆冰输电线舞动的二自由度模型,即垂直向自由度和扭转向自由度耦合,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平衡方程。并结合一个实际算例,运用Newmark-β动力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随后加入粘弹性阻尼防舞器。提出计算模型,分析其减振效果。数值模拟表明:加入粘弹性阻尼防舞器后。可有效抑制输电线舞动。
通过对基于精确空投改进型着陆缓冲气囊的结构及缓冲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和工程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明确了其结构参数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实例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气囊经过改进设计后着陆缓冲的效果。总结了利用改进气囊结构设计来降低冲击加速度峰值的计算分析理论,为提高危险品和易碎品等物资精确空投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分散系数是飞机结构疲劳定寿中的重要参数,其取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飞机结构可靠性和安全使用寿命。可靠性越高,分散系数越大,所得到的安全寿命越短。本文对近年来各国学者提出的分散系数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总结,对分散系数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几个在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具有回收环境中振动能量功能的压电俘能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的无线传感器设计方案。为了改善无线传感器因其使用寿命受限于电池的缺点,设计的无线传感器包括能量回收单元与低功耗无线传感器单元。首先优化的机械结构结合了环境振动的特点,增大了压电材料由环境振动产生的变形能;其次能量回收接口电路提高了能量回收的效率;接着无线传感器的设计能够对目标施加的压力进行监测;最后经过实验标定,无线传感器达到了
探讨了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中车厢内部噪声的噪声分布问题。对车厢内部不同部位的断面噪声进行测试,找到了车内隔声的薄弱部位。对于高速列车的降噪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利用MSC.Patran/Nastran的二次开发功能,对有限元模型修正算法及其与该软件的接口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一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算法进行了程序编制并嵌入到了MSC.Patran中,实现了修正算法与分析软件的无缝连接,并对某典型飞行器组合舱段结构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偏差有很大程度的改进,符合了工程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