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是“租界”还是“租借地”

来源 :首届广州湾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租借地与租界的对比,两者的差异便明显地显现出来。列强在中国开辟租借地与开辟租界的不同动因,导致了它们在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等方面的不同。在行政、司法、税收等方面,中国在租借地内比租界内丧失更多的国家主权,租借地已与被割让的领土相似。不过,租借地都有租借的年限,租界却似乎可以永远存在下去。中国的外交官员认识到租界和租借地的区别,始自民国初年。这些外交官从海外学成归来后,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将“归还租借地”和“归还租界”分别列为“希望条件”中的两项,并对两者的特性有所阐述。此后,中国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和史学家通常都将租借地与租界区分开来。因此,再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广州湾是租借地,不是租界。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尚玉、爱玉的传统自古有之,动物造型玉器作为阅读我国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等信息时的重要手段,一直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明确其时空分布规律,并试图归纳出其区域和时代特征.
陶器起源是一个世界性的考古学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东亚地区早期陶器发现年代的不断提前,使得探讨中国陶器起源有了相对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陶器遗存材料的梳理和国内外有关陶器起源的相关探索,结合中国陶器起源的时空背景、生态环境背景和人类文化发展背景分析,对中国陶器起源的过程和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认为应将中国早期陶器的起源放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注意各种背景关联,从系统的
自仰韶早期开始,史前遗址中的房址、窖穴或陶器残片上常见涂抹一层白色石灰状物质,梁思永先生因其名称用途不可确定而称之为白灰面.根据已有资料,白灰面房址最早出现于中原地区,从仰韶早期至二里头时期,白灰面房址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诞生期,第二阶段为初步传播期,第三阶段为快速传播期,第四阶段为繁荣期,第五阶段为中心转移期.通过分析白灰面在房址内的涂抹位置发现居住面、墙壁是白灰面涂抹比例最高的
西安半坡遗址于1953年春由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并在1954年开始发掘.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发现,在第一期发掘基本告一段落的基础上,《西安半坡》的考察报告正式出版.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照片以及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掀起了对半坡类型文化以及半坡遗址的研究热潮.本文拟从西安半坡遗址M152这一特殊的儿童墓葬入手,归纳M152的特殊现象,归纳整理同文化进程或周边地域内特殊
酋邦理论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中一项重要成就,它建立了由部落到国家之间的发展链环,酋邦即前国家的复杂社会.酋邦理论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之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被考古学家引入考古学研究中,中国学者对此理论态度不尽一致,不管它适不适合中国,都是在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近来,历史学考古学领域有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社会进化模式.
兽面纹在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阔口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的一类,阔口兽面纹的突出特点是有完整而清晰的兽口.以往学者研究兽面纹主要是对兽角、兽目等部位进行研究,很少关注到兽口.实际上,口作为交流的媒介在宗教活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希望阔口兽面纹的系统研究能够为兽面纹和商周青铜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商周时期墓道形制与墓葬等级的联系最为密切,墓道形制是判断墓葬等级的首要指标,“四大型”墓道是王墓的专有形制.墓道平面形制与墓葬的族属并非紧密关联,只是在非主流形制上商系与周系似有不同的倾向:使用拐道形墓道的大墓墓主属商系族群,使用喇叭形或弧形墓道的大墓墓主属周系族群.周系墓道形制变化与墓葬早晚有关,商系墓道形制差异与年代无关,而与墓葬规模反映的等级关联.
东周时期蟠螭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繁盛到衰弱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时期青铜容器上的蟠螭纹进行类型划分可知,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属蟠螭纹的发展时期,其形态大体经历了一个由线条画到图案化、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此种变化在春秋晚期达到了最高峰,并延续到了战国早期,而这一阶段亦是蟠螭纹发展的鼎盛期.自战国中期起,蟠螭纹的发展渐趋衰弱,到战国晚期己基本消失.纵观蟠螭纹的发展,除因时代早晚而造成的形态差异外,不同文
内蒙古中南部青铜时代出土有一批车马遗存.马具作为游牧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牧文化的发展有着特定的意义.本文拟对内蒙古中南部青铜时代所出土的具体马具遗存进行系统的整理,利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将内蒙古中南部青铜时代出土的马具分型,并且与中原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马具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内蒙古中南部青铜时代的马具不仅具有鲜明的本地风格且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文化影响.
西亚史前印章泛指小型、便携的刻划物,通过捺压在湿泥等媒介上产生印纹。考古中发现的带印纹的泥块、石膏块等统称为印纹块。印纹块不仅能记录印章的纹饰,其反面痕迹还能显示印章是否封印物品及封印物品的类别,是考古学中证明印章使用方式的直接证据。西亚的印章起源于一系列刻划物,如牌饰、刻划卵石、泥戳等,历史悠久,源头可上溯至后旧石器时代(Epipaleolithic)。迄今发现最早的印纹块,年代约公元前7千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