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望安花宅聚落形态及生活面初探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9月,望安乡中社村(花宅)在政治圈外沈寂了20多年后,因为被“世界文化纪念物守护基金会(WMF)”列为世界一百大濒危纪念物,让这个小地方又重新被看见。 在聚落保存工作中,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当地人,不论是任何一间历史悠久的古厝或是其他有形、无形的文化资产,都是由“人”而生,由这些人所形成的文化特质所构成。就当地人本身而论,在对聚落本身价值的认知上,往往很容易忽略了“生活”这一环,因为习以为常,所以跳过“生活”,直接将聚落价值归于一间间颓圮闲置的古厝,然而古厝毕竟还是由人所建筑,当聚落内的各种人为元素抽离之后剩下的就是人与自然环境,这两者间如同生态学所谓的“共生”关系,人的文化特质表现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聚落,反映至现代,聚落的营造历程则将更进一步地作为聚落保存的核心价值,因此本文将针对聚落形态的构成与生活面进行初步探讨与说明。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碉堡式民居,通过对比其中两种民居即:福建客家土楼民居和广东侨乡碉楼民居,分别从其形成原因、发展历史、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这类防御性碉堡民居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限制因素,尤其是突出影响这类民居的共同特征——防御功能因素。最后在民居保护与开发方面,从这些限制因素角度出发.对民居的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已出版的介绍深圳历史建筑的书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命题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所指往往是深圳现存的一些古代近代客家人使用的住宅建筑物。这种看法产生的背景,主要是近年在深圳,广东乃至全国广大地区出现的“客家文化热”。现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深圳地区的古民居一般都应该属于两个文化系统,即广府文化系统和客家文化系统。对深圳地区古代近代遣存的大量围合式住宅建筑,学者们一般称之为“广府围村”和“客家围
@@大水田村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办牛湖社区,是凌氏客家家族聚居地。早期,大水田村四周环山,只有一条古路通往村口。因其有棵大树,故称为大树田,后因四面环山,下雨多积水,改称大水田。在大水田村西面,有一处被称为牛湖新围场的围村,是陈氏客家聚居地。因为村大门上有“龙门世居”四字,古称龙门围。据当地老人讲述,清代凌氏四兄弟迁居此地,其中一兄弟落居龙门围,余三兄弟落居大水田。在龙门围陈氏宗祠后侧还保有一
南通因其在地理上处于南北交汇地带,而受淮文化和吴越文化共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南通地域民居特征,表现了南通民居的巨大包容性。首先在地域上,南通民居包容了长江下游的南北特色。院落、建筑和装饰都显示着明显的淮文化和吴文化的特色在时间上,南通建筑包容了古代建筑的优秀特征,同时又创造了近代建筑的光辉典范;在文化上,儒家文化的礼制中庸和道家文化的崇尚自然和谐的融合在南通民居之中。但这些特色又都能够在南通共有的
近年来以宏扬资产文化带动观光发展政策之主导下,实有须要对台湾光复以前的旅馆发展变迁作一探讨研究,尤其是清代会馆与日本占领台湾时代旅馆,其充满人,货交流之时代空间意义,为使台湾旅馆发展史记录能从今日已完成光复后至今之历史延伸至前朝各时期,遂触动本研究缘起之一,且台湾观光教育已无对传统汉人文化或日本文化影响旅馆经营管理加以探讨研究,遂为本研究缘起之二。本研究乃透过历史文献分析探讨如下主题,研究成果能对
新竹北埔是清代广东省客家移民开垦的基地,经历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的统治及国民政府来台后的发展,不论在建筑空间、人文思想或地方产业,经过不同时代的洗礼,产生特殊的人文景观。从文化资产保存的角度来看,不应只着重干建筑空间或地方产业,应进一步地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如何将北埔特殊的人文景观永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博物馆的角度来探讨北埔聚落保存的面向,期望对北埔老街的保存,能够朝向永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乡土建筑遗产资源的利用,具有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陶冶情操等方向;其手段有积极保护与开放管理,在对乡土建筑遗产资源进行可持续保护的过程中,达到传承历史的目的。
@@乡土村落,乡土建筑是我国数千年农业文明的载体,凝聚着历代人民的理想,智慧和汗水,包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它们散落在广袤的乡间,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是不可复得的瑰宝。从第四批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浙江省陆续有兰溪诸葛村、诸暨斯宅、武义俞源、永嘉芙蓉村等乡土建筑群和乡土村落被列入。
@@在广大乡村中散落着许多村落,大一些的为镇,有几千烟灶,小的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这些村落形态,包含着几千年来村落演变的结果,包含着几千年来的血缘宗族文化和民俗民风文化的传承。特别在今天进行新农村建设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镇改造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广大乡村中大量精美的文物建筑在一步步消失,传统的村落形态与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在新农村的规划中如何处理传统村落形态和文化,是继承与发展的关键,所以解
@@由于山西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差异性,明清山西民居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本文研究的民居建筑集中在晋中地区,主要包括晋中平川地区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一带。明清时期,随晋中地区经济发达,晋商在民居建设中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晋中地区建筑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晋商文化“商儒互补”的深层心理结构影响下,把他们的信念、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