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聚落望楼形态及流变新探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简述了晋东南聚落望楼建造的社会历史背景,从乱世自卫、商贸通道和聚落治理等方面点明了这一建筑类型出现的社会缘由。其次归纳分析了晋东南聚落望楼的原型、分类、方位、形制、结构、装饰、工艺等基质要素,阐释了望楼建筑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因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扩展了研究视野,以民系方言区为参照背景,探讨了聚落望楼分布的地域谱系。
  “望楼”,或称碉楼,源于守望,兴于战乱,自古以来便是城防工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晋东南楼院民居中,望楼作为重要的建筑标识,兼具“住居”与“防御”的双重功能,平添了当地聚落的景观特色。本文将以晋东南风土聚落中“望楼”这一特殊建筑类型为切入点,运用建筑类型学和建筑历史比较的方法,对其起源、特征、演变及其地域谱系进行新的整体性研究。
  本文据此提出,晋东南望楼作为农耕聚落的建筑遗存,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包含了当时高超的本土建造技艺,也曾作为重要的史地标识和制高点守望一方,对于深入研究晋东南风土建筑谱系构成及其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老年人休闲问题对于提升老年人休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周浦基地为载体对老年人日常休闲行为与空间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个体角度对老年人日常休闲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日志调查法获取老年人整日活动信息并对休闲行为进行分析,了解老年人日常休闲行为总体时间分配与空间选择特征,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家庭老年人的休闲行为差异,选取部分老年人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第二部
学位
小汽车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压力,这对形成于小汽车时代以前的老城造成巨大的冲击,带来交通拥堵、步行空间被挤占等多种问题,使得老城活力丧失。然而,法国许多城市通过引入有轨电车,将老城步行化发展与有轨电车线网站点规划有机结合,减少了老城内的小汽车使用,提升了老城空间品质,促进老城可持续发展;其成功的发展经验相当值得借鉴。  本文选取6个法国老城为案例,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从城市
学位
当今的时代是快节奏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如今的城市是以西方建筑理论所建立起的钢筋水泥的城市,立足于现代的大环境中,本土建筑师却从未停止有关传统的思考。他们试图立足于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并在园林的营造中探寻方法,积极进行设计实践与实验性的探索,将自然的观念与建筑融合,塑造山水般的诗意空间。  文人建筑自文人园发展而来,内核上延续了文人精神,理论来源于文人画,形式发展自文人园。历来有关文人画、文人园、文人
学位
近年来,国内体验经济和乡村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民宿建筑实践。在部分实践中,存在忽视场地环境与使用者体验的问题。本文试图将建筑现象学与蒙太奇理论引入到民宿建筑的分析中,旨在提供具体的设计思路与空间操作手法。  本文从“部分与整体”、“叙事与表现”、“画框与镜面”三个角度探讨了建筑现象学与蒙太奇理论于民宿建筑中的内在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蒙太奇手法的具体运用形式。在场所与知觉相关的建筑现象学视角
学位
构建完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增加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韧性,已成为当前构建安全城市、韧性城市的重要工作,而城市老旧社区相对于依照防灾规范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建社区,更难以抵御灾害,属于城市空间中需要重点完善的部分,因此本文将对作为上海老旧社区代表之一的里弄社区的防灾空间进行研究。  本文前两章对国内外社区防灾空间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阅读,选取不同城市防灾空间规划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炼出不同城市的防灾空
学位
博物馆建筑在诞生之初多是针对知识分子和中上阶层的社会精英开放的教育场所,使用价值被局限在展品的收藏与陈列,内部空间在功能、形态与体验性上都呈现出一种单一性。在当代社会,随着博物馆面向公众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更好的进行展品展示发展为更好的关注于参观者的观展感受与体验上来,博物馆在城市中的公共职能也得到了发展,当代博物馆中公共空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出一种功能复合化的趋势。 
光照不仅产生视觉效应,还可通过非视觉通道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系统。充足的日间光照刺激是维持人体昼夜节律系统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充足的日间光照或过量的夜间光照刺激会造成昼夜节律紊乱,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适宜的眼部光照刺激对于维持节律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室内工作面从伏案写作、手工劳作的水平方向逐步扩展至自发光屏幕的垂直方向。眼部照度或视线高度的垂直照度,
学位
21世纪以来,随着大学扩招,校园建设蓬勃发展,带来校园人车矛盾日益激化。2017年,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迎来了“无车校园”的改造,对校园步行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争议。本文尝试对实施改造后的校园的交通组织、步行环境及节点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的探讨。  首先基于现状调研和问卷访谈,发现目前场地中存在的步行环境设计问题;其次,借鉴相关成功案例,提出设计原则,并最终以同济大学步行化改造及节点的设计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以机动车为主导的规划建设模式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步行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瑞典在步行友好环境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实践了多个优秀的宜步行社区,值得国内借鉴。  本文以瑞典3个生活住区为案例,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研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公共空间、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建筑形态这4个街区空间形态要素出发,对步行友好环境
学位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作为技术力量和时代精神的载体,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集的信息交互,针对交互过程中信息隐匿与表达的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作为建筑两个向度交汇碰撞的部位,转角集中着更多的矛盾,同样也反映着更多的信息。本文以建筑转角作为切入点,面向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依次从物质技术基础、美学认知方式和具体操作策略出发进行探讨。  在物质层面上,转角随着框架结构的使用得以开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