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来源 :2009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类养殖在中国整个水产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贝类长期近亲繁育、累代养殖,导致了近交衰退,种质逐年下降,表现为生活力下降、个体变小和抗逆性差等症状,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困扰着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指出杂交技术是培育一种能够快速生长、经济性状较好、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成为实现贝类养殖业增产、增效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凡纳滨对虾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随着其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富营养化及虾病爆发问题日益严重。虾池中氮磷营养盐的营养水平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环境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的主要控制因子,构成了养殖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而深入研究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半封闭水体中氮磷
本研究以连云港海州湾碱厂海域软体生物、甲壳类生物、腔肠生物和鱼类为实验材料,分析测定了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并讨论了生物体从水体不同相中吸收重金属的状况。旨在通过沿岸养殖区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来评价海洋重金属的污染,为进一步揭示生物对环境中金属的适应策略及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供基础数据。
脊尾白虾又名小白虾,系热温带海区底栖虾类,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迄今,脊尾白虾行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还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于2009年5月-6月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繁育基地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进行了脊尾白虾的行为习性观察研究。在本实验多组观察中发现,脊尾白虾在蜕皮前的3-5d就出现了蜕皮行为特征。脊尾白虾的养殖主要以粗饲料为主,其饵料密度较低,造成一定程度的饥饿而引发相残
铜藻俗称“丁香屋”,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大型褐藻。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以南鹿列岛地产铜藻为材料,研究增殖技术,包括目标海域选择,适时移植种藻和喷洒幼抱子体水,幼抱子体附着生长等基本过程,为规模化增殖,铜藻海藻场建设及海藻物种重建积累第一手资料。
紫菜栽培是人工栽培海藻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产业,选择优质、逆境、适应性强、生长势良好的紫菜种质,进行紫菜优良种质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保证紫菜优良种质的保持和延续,为条斑紫菜产业提供优良种源,对提高紫菜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通过对影响条斑紫菜种质扩增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悬浮培养是条斑紫菜种质快速扩增的良好培养方式;在条斑紫菜种质扩增培养中,每两周在1 000mL培养液中添加PES 5mL,能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三点蟹、飞蟹等,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函馆及中国近海,主要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大型经济游泳蟹类,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是世界梭子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盐度对三疵梭子蟹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三疵梭子蟹Ⅰ期和Ⅱ期幼蟹为实验材料,以27为基础盐度,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试验,分析盐度变化对三疵梭子蟹幼蟹存活率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大型海藻吸收、固定,并转移海水中的C,N和P等生源要素,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形成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局部稳定的小环境,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资源的目的。铜藻场建设,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为使该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中应以科技为依托,借鉴国内外海藻场建设经验与教训,组织科技攻关,特设计如下课题:(1)南鹿列岛藻场生态系统的研究。(2)铜藻增养殖技术与生态安全
水母是幼鱼种群数量的主要调节者,因摄食鱼卵、幼鱼而破坏渔业资源。水母的暴发会导致鱼类资源密度的减少,尤其是与水母竞争食物的鱼类。浮游动物、水母、鱼类三者之间捕食和食物竞争关系,使得浮游动物数量消长,与水母暴发、渔业资源衰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对黄海南部大型水母暴发区中小型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浮游动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开展水母暴发成因分析与防治以及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我国有着丰富的盐碱荒滩地和盐碱地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广袤的土地在传统农牧业中并没有发挥出应尽的作用。因此,这成为推动人们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的最初动力力。通过对我国海水灌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多元化的举措。
皱纹盘鲍是我国养殖贝类的主要种类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各种病害时有发生,给鲍鱼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筛选抗病相关基因、对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表达序列标签,代表生物体某种组织、某一时期的表达基因,分析表达序列标签,是快速发现新基因的重要手段。NPY受体存在于所有动物中,是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它除了具有调节摄食、垂体激素释放、循环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外,与免疫也有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