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形塑:合作文化的建構

来源 :2016中华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冲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冲突,似乎已成为两岸不可逆转的互动模式,因为台湾执政党的更迭,使得原本两岸能借由和解,再进一步到「命运共同体」的期待又回到和解前的「冷对抗」.2的确,审视当前的两岸关系,犹如云霄飞车般的跌宕起伏.之前,在马英九执政时期的积极努力下,两岸关系一直朝着「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道路.但是,难以预料的是,台湾爆发了抵制《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学运」,着实让大陆搞不明白,台湾人民为何不能理解大陆的好意?此外,「反课纲微调」的「反中」气氛,更让两岸间的和解气氛受到相当大的衡击,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企盼,似乎难有任何进展.当前的两岸关系出现了「合作」与「对抗」的「双重性格」,如果以「对抗」与「命运共同体」的两级光谱审视当下的两岸关系,正处于「对抗」与「合作」之间.既没有深刻触及完全对抗的危险,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不同于马英九执政时期时期的「竞争性的合作」,反而是「竞争性的对抗」日益突出.
其他文献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维系一个民族不断传承延续的"根",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魂".两岸文化同宗同源、同文同种,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是构建两岸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使两岸民众逐步由文化认同过渡到民族、国家认同,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重构两岸历史、文化与政治认同是攸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过去60余年的分隔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政治的变迁,台湾民众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认同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变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极影响.随着蔡英文民进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从行政、立法和地方全面击败国民党,台湾政局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在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下,两岸政治关系全面趋冷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以和平发展促进两岸自愿和平统一,关键是要在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两岸制度化合作与融合发展,从而培养两岸同胞一家人的"我群"意识,建构起两岸同属一国的国家认同,增强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意愿.除了构建两岸共同家园与两岸命运共同体以型塑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国家认同之外,海峡两岸还必须各自以
要探寻中国未来发展之路,需要认真回顾中国过去的历程,至少,要从晚清以来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开始研究.从魏源、王韬、郑观应、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到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苦闷中摸索.今天,海峡两岸都认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社会情况的制度,但也都认为目前的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国家何以强盛,民族何以复兴?作为跨越国、共两党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其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路径探索仍具有现实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将人类的创意作为产业发展资源的新兴产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业社会以消耗大量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无烟工业、朝阳工业之称的文化创意产业.从国际上来看,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史研究创意产业的先驱者和领导者,约翰·霍金森拥有着"创意产业之父"的头衔.近年来,美国、日本、法国和韩国等国家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了各自在国际上
尽管当前台湾和香港都出现在政治势力操作下,而形成青年自我民族和文化否定的逆反现象,然而,随着中华文化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四地不断的文流、吸收、反馈和再造,中华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新时代的功能。
有关抗战史的讨论在去年对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场合,两岸与国际学者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进行深入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两岸的领导人都在适当的时机发表谈话强调「两岸共同研究抗战史」的重要性.
文化对于政治的影响为何?这个问题是学界长久以来所关注的议题.学者Gabriel Almond和Sidney Verb指出,对文化的研究应从民族性(national character)着手探究,但其困难之处在于民族性缺乏一致的客观标准,Almond与Verba作为建立以「政治文化」研究途经的首批学者,提出民主的发展与政治文化紧密相邻,并建立客观的指标,开始使得政治文化成为可探究的议题.然而,文化与
文化,就是生活方式,包含食、衣、住、行、育、乐各面向的表现形式,与价值观、族群意识等精神内涵,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建设工程,最直接的透过教育部与文化部的政策力量,便能产生风行草偃、移风易俗的教化效果,然而若是想使社会绽放百花齐开的文化活力,便需要开放、多元、弹性与保障智慧财产权的政策,引导民间团体、企业投入文化创意工作,得以市场化、产业化、普及化.
「打开城市外交,和世界做朋友」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的功能日渐增加,世界各大城有鉴于相互交流可以缩短彼此间的社经差距及文化隔阂,并可藉由实质的议题和技术援助之共同合作,促进彼此于城市发展的进步,进而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及在国际间的竞争力,无不稹极推动城市交流,以文化、科技、体育与经贸的交流发展埠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