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过敏体质的相关性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uraitru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新型的、与IL-7类似的细胞因子,由上皮细胞衍生,可以支持B淋巴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T细胞增殖,尤其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分化、成熟和迁移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994年由Friend等学者首次发现并报道.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广泛出现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对近年来TSLP及其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密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从TSLP为切入点研究过敏体质做理论上的铺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僵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对1例僵人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肌电图及相关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男,49岁,因"反复腰部、双下肢肌肉僵硬3年"于2015年4月27日入院。该患者隐匿起病,起初表现为3年前出现腰部僵硬,伴疼痛难忍,渐渐出现双下肢僵硬,行走困难,症状波动,受声音刺激及惊吓时症状加重,易跌倒,1年前加重,出现姿
会议
目的 探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指导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就诊的156例脑瘫患儿,根据家属意愿分为医院-家庭康复组60例、医院康复组56例和家庭康复组40例.医院康复以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及中医传统康复为主,家庭康复以接受医院指导,在医院指导下进行家庭治疗.医院-家庭康复模式二者结合.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
会议
目的 验证国际脑卒中ICF简要核心组合在临床运用中的有效性.对象和方法 使用国际脑卒中ICF简要核心组合的第一部分中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中的活动表现(即活动和参与的一级限定值),活动和参与中的能力(即活动和参与的二级限定值),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改良的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对57名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国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脑卒中后肺炎并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25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患者前后临床症状、胸部炎症吸收情况、痰细菌学检查阴转率,以及患者气管拔管成功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肺炎并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有效率约91.4%,痰细菌学阴转率约61.3%,气管拔管成功率约88.3%.结论 脑卒中后肺炎并气管切开患者在常规
会议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前后的步行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例,分别在步态分析系统下测定有和无四通道电刺激时其步行相关参数的变化,对测试结果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四通道电刺激下的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患者,其步长、步速、步频、支撑相等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利用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目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但在某种分类原则下,根据某些特征将不同类别的人群进行分类.即可以根据不同体质分类法将人归类于不同的体质,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本文立足于"整体观念",意在从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阐明中医体质辨识的意义,并着重探讨了中医体质辨识的主要依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为方兴未艾的健康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卒中后肢体痉挛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多种并发症。马蹄内翻足在卒中患者下肢痉挛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拟探讨超声及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马蹄内翻足的改善作用。
会议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上对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内涵理解出现偏差而致两者在选药用方方面混同不分的现状,文章先从阳虚体质与阳虚证的辨识内容、调治目的、选药组方进行解析,继而从辨体用方用药角度,介绍阳虚体质调体主药主方的筛选方法.通过本文探讨,对于提高阳虚体质调体主药主方的精准性及防控相关疾病的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阴阳运用于体质辨识的可行性以期为未病先防提供可行性干预.方法:依据《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论,将文献报道中所达成共识的8种偏颇中医体质类型按其定义内涵进行阴阳归属,运用"诸内者必形于外"的理念遂将8种偏颇体质的临床症状与五脏相对应,进而得出辨识体质生活化的评估标准.结果:8种偏颇体质的类型溯本求原简化为阳虚和阴虚,阳虚中含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且为阳虚的不同程度的表现,阴虚中含
关于体质的概念,1977年,匡调元最先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的论文,1978年王琦、盛增秀合作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的专著,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及有关概念.指出:"体质是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并表现出心理性格的相关性",它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体质过程论(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心身构成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