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使用意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信息生态与移动互联网思维视角

来源 :2015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产业创新服务与信息创业的依托平台之一,用户的选择和使用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移动互联网思维,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使用意图的主要因素.通过数据收集及处理,本文得出信息内容碎片化程度、信息服务专注程度、信息交互快速性、信息技术创新性、用户个性化需求满意度对公众平台使用意图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的结论.本文旨在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企业员工运用内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现象,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效果的社区环境因素、员工认知因素和共享行为因素.其中,社区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硬环境”和文化环境“软环境”;员工认知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共享行为因素包括知识编码化和知识个人化.通过梳理三类主要影响因素的内在特征和影响机理,尝试构建了企业内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得出三点启示,以期促进企业内部虚拟社区中
探讨一种通过相关性和传递性对数据集进行分组的有效途径.利用分块思想,并在充分考虑相似重复记录分布的多样性,以及相似重复具有传递性的基础上,设计基于Union-Find的传递闭包算法,以综合多趟计算的结果,实现在数据集上分组.算法能有效地在数据集中计算出满足需求的分组,从而获得较完整的相似重复记录子集.没有对直接影响分组质量、包含错误和数据变体的属性值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的方法有助于解决实体解析中部分
本文通过采取不同策略来比较双语文本聚类任务中各个策略的聚类效果.作为实验数据,平行语料是一种两种不同语言互译的平行文本语料集.考虑到平行语料的这种特性,本文利用翻译技术对文本进行了翻译与排列的处理.当进行文本表示时,文章利用了向量空间以及主题分布两种模式,文本的相似度则分别利用了余弦距离以及JS距离.和一次聚类策略相比较,实施的其中一种聚类策略进行了二次聚类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1)聚
本文旨在将期刊共引分析方法拓展应用到作物科学领域,揭示作物科学潜在学科结构及核心期刊分布情况,为作物学科相关研究及期刊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在确定共引分析目标期刊时采用由单一领域内重要期刊作为母本期刊通过引文分析逐步扩展的方式,圈定了作物科学核心期刊并利用期刊共引分析方法,借助可视化技术揭示国际作物科学核心期刊群体的结构.图谱显示86种国际作物科学相关期刊可以大致被分为两个期刊群,每个期刊群又可
分析MIM娱乐应用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利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用户接受的所有可能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系统分析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根据中心度的大小排序,得出影响用户接受MIM娱乐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用户接受MIM娱乐应用的建议.
知识组织由整合向聚合转变、由粗粒度向细粒度转变,以知识本体和概念格为主的知识组织方式向多维度和精细粒度,实现资源组织广度和深度发展.融合不同知识组织方式的优点,实现知识的有机组合和多维度聚合是业界较为关注的课题.为此,借鉴材料科学中的晶格理论,提出了不规则知识晶格,从知识晶格组织研究、知识晶格组织应用和知识晶格组织框架三个方面的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在不同知识组织方式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不规则知识晶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科学网络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大数据工具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序列上的文献特点、核心作者、文献分布、研究热点4个方面对该领域国内外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以促进我国大数据工具理论向纵深化、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研究在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借助Vensim软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进行仿真,并对不同政策进行情景分析.本文重点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子系统进行详尽研究,将回收系统分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回收环节,并对各环节通过情景分析,比较了以下两种情境下的结果:(1)进行高收费;(2)取消非正规回收.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将非正规回收规模减小6
随着旅游业与Web2.0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旅游网站以及网站用户.网站想要了解用户的满意程度,同时用户也想选择他们更加满意的旅游路线.针对这一目标,当前很多研究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用户满意度结果.此类方法操作简单,但存在调研成本高、规模有限、周期长等问题.由于旅游网站的兴起,海量的用户旅游评论被产生、传播与分享,对用户旅游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借助于用户的在线旅游评论来挖掘用户观
对于“情报”一词,当前学界与群众之间、汉语与外语之间均存在理解上的差异,这是语言上的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对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作为情报学研究对象的“情报”概念则需要形成相对统一的认知,应溯及情报学科的本源加以理解,并与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按照逻辑上的定义技术,汉语中的“情报”的内涵是基于竞争产生的信息;外延则指情报产品,不指情报人员、情报机构或情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