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拉式生产系统的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及其仿真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板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拉式生产系统。本文针对拉式生产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通过对系统的运行特点与蚁群劳动分工模型的对比,将系统中的执行Agent定义为人工蚂蚁,根据拉式生产环境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重新设计蚂蚁的活动环境、属性特征以及状态转移规则等,构建了多状态蚁群劳动分工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典型的多品种拉式生产系统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与真实情况较为符合,改进模型的结果要优于原有实际情况,并说明该模型能够提高和平衡看板生产系统生产能力,实现按需生产、准时生产和精益生产。
其他文献
为改善内燃式热风炉送风过程冷风在蓄热室中分配不均的情况,充分利用热风炉蓄热格子砖的加热面积,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本文对一单进风道的内燃式热风炉,在送风期蓄热室中的原始流场和在炉箅子支柱空腔中加气流导向板后的流场进行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了气流导向板的不同形状对流场的影响,以获得气流导向板合适的形状和安装位置.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
重钢1200m高炉热风炉原设计不合理,耐火材质较差,所以长期风温偏低处于1000℃以下,并且寿命极短.一届高炉生产期出现4座热风炉两次大修,使高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同类高炉的较低水平.为了改变高炉生产落后的状况,同时也为了新上喷煤的需要,第二次大修进行了全面改造,取得了风温达1100℃以上的良好效果,极大地改善了高炉冶炼条件,提高了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对铸坯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发现,在3个二冷喷嘴下方和铸坯两侧边角附近存在5个较低温度区,铸坯的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位置绝大多数发生在与表面较低温区相对应的下方铸坯内部.铸坯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形成的机理为:由于沿宽度方向冷却的不均匀,铸坯内部也存在较低温度区域和与之相邻的较高温度区域.在凝固最后阶段,当较低温度区已基本凝固或接近完成凝固时,相邻的较高温度区尚有部分钢液未凝固,未凝固钢液膨胀将较低温度区
本文对中薄板连铸机生产的24个钢种共取样65块,进行了硫印、低倍检验和夹杂分析,发现大部分铸坯存在B0.5级的中心偏析、0.5级的中间裂纹和三角区裂纹,少量的铸坯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中间裂纹和针孔气泡,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本文介绍了PD重轨钢连铸坯的生产情况,经转炉—炉外精炼—大方坯连铸生产的PD连铸坯经过轧制后,符合GB2585—81标准的要求.
邯钢2000m高炉是引进德国二手设备的基础上改进和重新设计而成的.该高炉原有效容积1858m,改进后的高炉有效容积为2000m,采用了高质量燃料和高品位的含铁原料,采用槽下过筛,焦丁与烧结矿混装入炉,水冷气密箱的无料钟炉顶,软水闭路循环和薄壁炉衬的长寿炉体,助燃空气和煤气双预热的高风温热风炉,循环水用于采暖的底滤法水冲渣,鱼雷罐运送铁水,富氧大喷吹,高炉煤气燃气轮机鼓风机,大容积重力除尘器和双文氏
本文介绍了鞍钢"十五"期间易地修建的一座3200m现代化高炉以及所采用的新技术,以彻底淘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为掠夺我国铁资源而修建的4座落后的中小高炉,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邯钢4号高炉有效容积900m,由620m高炉改造而成,于1997年7月份建成投产.2002年3月份后,由于炉喉钢砖中、下部有不同程度烧损、上翘,上部无冷却区炉墙也有不规则的侵蚀,炉况稳定性明显变差,经常产生煤气流失常、崩料及突然性悬料等失常炉况,为保证炉况稳定顺行、获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决定对炉身上部及炉喉钢砖实施喷补造衬.
针对攀钢热轧板厂实际,分析了现行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三期技术改造,提出了攀钢热轧板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对策.
为消除高炉冷却壁铸造内应力对壁体工作的破坏性影响,首创性提出了利用高炉烘炉过程来实现既烘干水分保护耐材,同时又消除内应力的新思路.采用马钢1号高炉第5代炉役铸钢冷却壁同制作工艺同材质同批浇铸的实验冷却壁,使用8种处理工艺,机械力学性能及X射线应力测试、金相微观组织分析等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系列热态模拟实验.取得的优化工艺条件在1号高炉烘炉中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烘炉工艺可使ZG冷却壁内应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