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4米试验台液压动力系统控制部分改进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φ4米试验台液压动力系统的原系统存在的缺陷,针对其部分功能无法满足直升机风洞试验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对控制部分进行改进,包括电源电路,硬件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改进.改进后的系统经调试、排除故障,已在试验中得到应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对旋翼/尾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与试验,试验表明整个传动链的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正确,为消除动力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油调
本文以5片桨叶的叶间减摆器直升机为例,计算了一个减摆器失效时旋翼与机体耦合稳定性,比较了失效与不失效时旋翼摆振频率、阻尼和振型的变化,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地面共振"和"
本文简要介绍了TZS-74型陀螺仪表综合试验转台原摇摆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针对其技术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革新,并对革新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根据风洞试验的模型旋翼,建立了直升机前飞状态的旋翼、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模型.桨叶采用当量铰、弹簧约束模型,并考虑挥舞和摆振运动之间的结构耦合.定常飞行状态时,
随着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低空、超低空频繁出没,敌我双方直升机之间或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之间在空中相遇,发生遭遇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人甚至已经开始疾呼,"直升机空战的时代
本文介绍了我国研制的首台旋翼/机体耦合动力稳定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由模型旋翼、动力系统、操纵和激振系统、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等构成.由于采用液压作动筒通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输入电压低(几伏)、响应速度快(毫秒级)、输出阻尼力大(几千牛顿)等卓越的性能,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半主动减振装置,它能根据结构不同的振动水平提供所需
CARDC在旋翼尾迹的显示及测量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掌握了旋翼尾迹的显示及测量技术,利用4米直径的Z-9旋翼模型进行了悬停及前飞风洞试验,获得了悬停及前飞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CIMS应用示范工程(简称CHRDI-CIMS),是国家科委九五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项目,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的指导下,在技术依托单位的直接支
本文从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结构特点出发,对比单旋翼直升机,较系统的分析了共轴式直升机机动飞行时的特点,以及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操纵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