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高强度Z向钢的开发

来源 :2013年铁路和建筑用钢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微合金成分设计思路,利用110t转炉冶炼和炉外精炼连铸成的钢坯,在4300mm轧机生产线上,采用两阶段控轧+轧后超快冷工艺成功开发出微合金高强度Q460E-Z35钢.其40mm厚Q460E-Z35钢上屈服强度大于460MPa,抗拉强度大于570 MPa,断后延伸率大于24%,1/4处的-40℃冲击吸收功267J-339 J,1/2处的-40℃冲击吸收功71 J-282 J,Z向断面收缩率73.0%-82.5%.钢板表层为低碳贝氏体组织,心部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实现了在微合金成分设计基础上通过控扎和轧后超快冷生产Q460E-Z35钢的新工艺.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从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等方面,对贝氏体钢轨与常规热轧态钢轨、淬火钢轨和珠光体型钢轨性能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在对钢轨失效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贝氏体钢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冲击性和耐磨性,在曲线和重载线路上使用贝氏体轨将有较大优越性.
以Mn-Si-Mo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绘制了不同变形温度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变形温度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低,无碳化物贝氏体相变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小,先析铁素体越易析出,有利于提高贝氏体钢的强韧性匹配.
本文对大秦铁路通过总重16亿吨下道的U77MnCr钢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下道钢轨的常规力学性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残余应力等满足相应技术条件要求;钢轨轨头残余应力和试铺前相比,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U77MnCr钢轨具有良好的抗接触疲劳伤损能力,显著提高了重载线路钢轨的使用寿命.
邯钢公司通过铁水预处理→转炉顶底复吹→LF精炼→RH真空脱气精炼→280*320mm大方坯连铸→缓冷工艺路线,应用高拉碳工艺、无铝脱氧工艺、RH真空脱气工艺和大方坯稳定浇铸控制等工艺技术及相关先进设备的投入应用,进行了高品质钢轨的冶炼生产.钢轨用钢中有害元素以及残余元素、夹杂物等均控制在国内先进水平,远高于国内外相关钢轨标准要求,满足了高纯净度、高均质度钢轨的生产要求.
介绍了本钢采用转炉+矩形坯连铸工艺生产钩尾框用钢25MnCrNiMoA的生产过程.采用该工艺生产的25MnCrNiMoA钢强度高、低温冲击性能稳定,内部质量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从质量上分析,本钢生产的25MnCrNiMoA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通过对Φ600mm IDC35e圆坯加热时间的统计分析发现,最合理加热时间为600~660min,通过加热轧制,能改善铸坯的C偏析,断面C极差可减少0.02%,经过批量生产跟踪发现,红送轧制的IDC35e钢材,质量完全满足要求.
介绍了邯钢重轨钢生产工艺装备及重轨钢产品质量,从纯净度、均质性、尺寸精度、平直度等方面,对邯钢重轨钢质量控制水平进行了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了V在预应力钢绞线及钢丝用高碳钢线材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高碳钢中加入V会使珠光体与贝氏体相变发生分离.与连续变温相变不同,V在82B等温相变过程中会增大珠光体片层间距,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增大与VC在珠光体片层间的析出有关.在82B中加入0.16%的V可以明显地提高盘条的硬度;V对高碳钢硬度的贡献与其在铁素体片层中的析出有关,同时研究表明约2/3的V偏聚在渗碳体片层中形成合金渗碳体,这也是导
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部分钢结构采用了110mm厚Q460E-Z35钢板,这是国内首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460MPa级高强度,高性能的厚板,在建筑用钢的高性能钢材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秦公司与东北大学轧制与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合作,采用N-L-T(正火-低温淬火-回火)工艺在首秦公司4300mm生产线成功研发试制了80、90mm厚度Q460GJEZ35建筑用钢.钢板在成分设计、碳当量、屈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