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清罐作业危害分析及其安全控制

来源 :2009中日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有关人工清洗作业步骤进行行为分解,从安全隐患角度对作业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归纳总结人工清罐作业易引发的安全事故,找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有害作业环境四类问题,进而提出在人工清罐作业当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学生群体性事件对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日益增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及集聚性特征的大学城更是危机的易发场所。大学城的学生危机是非常规状态的,具有紧急性和突变性,对危机的管理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总结了已建大学城学生危机事件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在建的重庆大学城学生危机可能诱发的原因,引进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危机的管理建立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越来越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安全文化概念的探讨及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中铁宝桥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为例,提出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制度建设、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几个方面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以期对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针对当前煤矿等高危行业人误事故多发的现状,以组织学习理论作为探索人误事故防控的起点,逐步分析了组织学习阶段的具体形式和措施。针对组织学习的发现、发明、执行和推广四个阶段,本文提出了运用编码故障数发现组织问题,发明了“国家/社会—企业—行为个体”的组织不安全行为三级防控体系,建立了组织不安全行为纠正策略作为组织学习的执行路线,倡导以安全文化作为组织学习的推广动力,最终提出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人误事
煤层露头火灾是煤氧化放热、煤岩破坏及煤自吸氧等多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露头火灾治理技术的要求,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胶体防灭火技术,对胶体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最后以攀枝花市海宝箐4#煤层和新疆博孜墩4#煤层露头火灾现场治理为实例,论证了复合胶体材料在露头火灾治理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在煤矿复杂技术系统中,人误行为已成为引发系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文章讨论了人误行为的定义及原因因素,从个体、班组、组织三个层面分析了煤矿人误行为发生机理,建立了煤矿人误事故致因模型,并通过对百兴煤矿“2·23”事故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均为“人”的原因。在事故链中,管理者、产品设计者、执行者均为“人”,因此,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而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这些“人”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安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增强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综合应用信息、利用现代技术传播信息的能力,将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事故预防工作产生深远
含硫矿石自燃必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自燃倾向性、氧气和聚热环境。含硫矿石从空气中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获得氧气,并且放出微量的热量,热量的产生导致了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在良好的聚热环境中,散发的热量小于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上升,一旦达到含硫矿石的着火点,即发生自燃火灾事故。在含硫矿石与氧气进行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反应阶段都对应着一个特征温度点,其中高位吸附温度、临界温度、
根据对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违章行为和管理失误行为,从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这两种表现出发,分析了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人的行为激励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分别从煤矿管理者和员工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以人为本、激励这三个方面,即管理者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以人为
运用安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泰罗的X理论以及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等重要理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寻找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策略。本文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分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总结并完善了不安全心理的类型,讨论了安全意识同人的需要层次以及心理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预防策略,分别从管理、教育以及员工自身等方面予以讨论,并针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已引起高校的相关领导组织机构的很高重视。本文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现状出发,总结了从爆发SARS以来高校所取得的成效和社会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的不足,建立了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从高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控制机制和高校突发事件善后处理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应急机制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实施,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