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北方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的构思浅谈

来源 :首届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n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的低温储藏是国际公认的科学、无污染储粮方式,可以实现储粮的绿色化和环保化,提高仓储效益.但是我国在低温储粮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应用不广泛.本文通过对房式仓的改造增加仓房的隔热性,利用冬季低温通过机械通风的方法,把粮温降至-5℃左右,因粮食的热容量较大、导热系数低,因此可以较长时间的维持在较低的温度.在粮温回升前进行密闭隔热,在粮温回升时采取内环流的方法,把粮食温度控制在15℃左右从而实现低温储粮.
其他文献
利用正季自然低温条件的环境胁迫作用,建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核心单株筛选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具有方法简便、适宜大量繁殖原原种、能缩短核心种子生产周期的特点.实践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两系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向上漂移问题,是一个选择核心单株的新途径.
为探明甘薯淀粉酶活性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精选9个有代表性甘薯品种(系),分别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品种多试点有重复的淀粉酶活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效应中,甘薯淀粉酶活性的环境效应不显著,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则为极显著.这表明需针对甘薯不同基因型淀粉酶活性特点,筛选和确定不同品种所适宜种植的地区,或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品种,以实现优质品种优质生产目的.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熟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减少粮食及其产品中有害残留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实施绿色储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粮食储藏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确保储粮安全、卫生、环保的必然选择.本文 浅议低温绿色储粮技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中国是农业大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为国家储存好粮食,一直是粮食仓储工作者探索的一门课题.20世纪50年代初储粮害虫防治主要采用风筛、溜、晒等物理机械方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防虫效果极差.50年代中期,最先从国外引进氯化苦熏蒸剂开始化学防治,随后又引进了磷化铝、溴甲烷等熏蒸剂,80年代初研究使用了缓释、间歇、
用CO2作气调基质的气调储粮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卫生的技术.为了突破我国粮食储藏长期依赖磷化氢等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局面,九江中谷国家粮食储备库于2005年9月开始二氧化碳气调储粮试验.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就是在气密性良好的仓内(气密性在4分钟以上),充入二氧化碳,并利用环流装置平衡二氧化碳浓度,使之均匀分布,浓度达到35%-75%的时间在15天以上.经过18天的密闭及一年的跟踪检查,结果表明:
充分利用大连地区冬季有限的低温时机,结合密闭防护手段,在高大平房仓中安全保藏水分偏高的国产小麦三年,品质相对优于常规条件下同期小麦.采用环流熏蒸技术确保粮堆无虫,同时加强隔离防护措施防止感染害虫,配合利用"热皮冷心"现象粮堆内部的低温条件,因地制宜,低费用条件下实现科学保粮,达到"一符四无"粮仓先进标准要求.
绿色储粮技术主要有低温储粮、气调储粮、非化学药剂防虫治虫等技术.基层的粮库经过适当的改造和建设,采用自然生态防治及人工生态防治就可以达到绿色储粮目的.
根据"双向通风降粮温、压盖密闭保低温、排除积热缓升温、均温补冷控粮温、保持品质须低温、优良传统加科技"来指导低温储粮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这几条来做,可以很好的实现低温,保证储粮的安全.
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发展、概念及应用原则.1 讨论了发展绿色储粮的必要性,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储粮的概念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