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互作效应相关论文
本研究选用5个化感作用特性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作为亲本,运用部分双列杂交设计(4×5)配成一套亲本和F_1两个世代的供体材料。测......
臭氧层破坏所导致的地表UV-B(280-320nm)辐射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危及粮食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产优质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
本试验选用五个保绿型品种和三个非保绿型品种按照不规则缺失的非平衡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成15个杂交组合,根据朱军的ADM模型分析方法,......
小麦QTL作图是进行小麦基因精细定位、克隆以及有效开展分子育种的基础。文章从小麦QTL定位的单标记作图法、区间作图法、复合区间......
以掖478×丹340的50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97个F2∶3家系在5个生态环境下进行穗长的QTL定位分......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遗传分析方法,利用两年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油菜籽胚(子叶)、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及环境互作......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可以分析水稻DH群体在4个年份下剑叶宽度的QTL及其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QTL除了具有自......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了两环境下灿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米粒延伸性及其相 ......
种植由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杂交衍生的DH群体,连续4年测定剑叶长度,运用基于混合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其QTL及上位性瓦作,估算遗传......
利用汕优63重组自交系与双亲回交产生的BC1F1和BC2F1群体,采用新发展的包括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多遗传体系QTL作图方法和基因定位软......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两年试验数据,分析了胚(子叶)、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两年试验数据资料,分析了胚(子叶)、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
抽穗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了解其遗传效应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广陆矮......
利用所构建的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获得的整精米率性状(HR)进行......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四个环境中穗长的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
对甘蔗11个亲本品种及不完全双列杂交(NC design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量进行加性-显型-随机环境效应模型(ADGE)......
选用粳稻“浙粳27”和籼稻“浙农5号”为材料,测定不同碾磨程度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以明确不同稻米精白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选......
菜籽饼是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与饲料营养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丝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为多数动物的半必需氨基酸。本......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双列杂交组合粒形性状(谷粒粒形、糙米粒形和整精米粒形)的长、......
【目的】探讨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共同亲本,分别与掖478和齐319杂交,构建两套......
【目的】在不同发育时期,探索影响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QTL的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膳食结构逐渐完善的今天,培育品质优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稻米品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热......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单球重、球径、球高、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