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数字内容论坛简介

来源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全球各大研究机构之统计资料,经济部数位内容推动办公室推估2001年至2005年,全球数位内容产业的市场将有28.5﹪之年平均成长率.世界各国莫不投入重要资源,以其整体国家力量规划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推动工作,由各国政府规划投入产业发展的金额规模来看,例如英国计划投入16.7亿英镑(约折合新台币919.6亿元),日本计划投入4,000亿日元(约折合新台币1,120亿元),南韩计划在未来四年投入6,100亿韩元(约折合新台币170.8亿元)等,可以看出数位内容产业的未来发展远景与其重要性.由于数位内容产业涵盖范围广泛,其发展亦与各产业息息相关,因此数位内容产业具有发展知识经济与数位经济之指标意义,台湾政府与民间亦已竞相投入该产业之发展,希望一同为台湾打造下一波优势竞争力.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为毕业生寻找更好更可行的就业出路就成了每一个高等教育从业者亟待思考的大问题。金融系同样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然而,金融系毕业生在考取研究生方面却仍然有一定的潜力,近几年考研录取率都接近五分之一。故金融系正在思考在两方面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一方面就是通过建立“应用金融课程”模块及其有效实施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直接就业竞争力;第二方面就是通过凝练“
工商管理类专业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共同的学科基础,针对新时期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复合性特点以及国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思路。这种课程体系由多级公共教学平台和多组特色方向课程模块构成,这一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有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利于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该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行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尚不能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优化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和方案是:压缩必修课程比例;增加选修课程课源,将选修课按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功能分组;构建跨越不同学科的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同时要实施完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等保障措施。
专利信息是重要的竞争情报,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深入挖掘,能对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跟踪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利文本分类是专利信息分析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以文本分类步骤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国内经济应用文本分类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现状.
1994年秋,余自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毕业后,供职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旋即参与编纂《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的修撰工作,其间曾读到番禺林国赓著《(北堂书钞)续校记》稿本,并为之提要。1996年,又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购得林国赓著《(北堂书钞)续校记》抄本一册。"本文予以介绍。
现代应该如何评论秦汉哲学,也就是当前如何评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秦汉时代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如果五百年算一阶段,那么就有四个阶段。前面三个阶段,就是公元15世纪以前的三个阶段,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富强的大国,科技也遥遥领先于世界,是同时代的欧洲国家所望尘莫及的。这1 500年的富强时代是秦汉时代所开创的。因此,秦汉时代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图书馆学伴随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传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之后,历经坎坷,走过了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学术求索历程。在这一艰难历程的最近一个历史阶段,即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以来的近三十年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先后主办了4届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这几次会议在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图书馆学学术发展史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即将全面进入了Web 2.0时代,而Web 2.0时代的社会性软件能够反映人们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条件。本文对网络协作学习和Web 2.0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分别进行阐述,着重论述了web 2.0时代社会性软件在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是以一个中学语文教材编审审稿改稿的视角,探讨马华文学作品编选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科书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根据华语文教育教学的性质与特点,教科书具有双重功能.它在内容上包含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知识,利于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文学教育等.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可为学生打下一个正确的口语和书面言语应用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
回顾系列期刊创办及成长的历史,分析系列期刊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论述该系列期刊在新世纪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及其生存和发展,期刊编辑素质优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继续教育对优化期刊编辑的素质的作用及可采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