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学会组织参与科普的优势与机制探讨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中工程创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增长的“工程师红利”日益显现,国内外科学教育对于工程实践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工程师学会作为重要的工程职业共同体,汇集了大量的工程师人才和工程行业机构,在推动工程科普建设方面具有主体优势、机构优势和设施优势等天然的优势,能够发挥学会组织应有的功能.工程师学会参与科普工作需在学会会员激励机制、会员服务机制、科普基地支持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建立工程科普的学会实施机制.
其他文献
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专门腾出完整的学习时间的机会很少.在“碎片化”学习时间里,把电子游戏融入科学教育组成一个崭新的科普文创载体——功能性游戏,其作用极富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普功能性游戏发展现状的探讨研究,对其开发设计提出了结合中国国情、巧用先进科技手段、引入道德价值导向、进行多领域跨界合作的实践性建议.
《科技日报》是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主流新闻媒体.本文以热点话题疫苗为切入点,选取2017年至2019年8月这一时间段,运用框架分析的方法,从高、中、低三个层次探究《科技日报》在科学传播与科普方面的具体表现.通过梳理研究发现,《科技日报》在科普疫苗研究进展、疫苗知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版面,发挥了媒体知识普及的功能.但是《科技日报》的报道仍保留了许多传统媒体的习惯,未充分从受众角度出发,如报道中充斥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科技型企业作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创新群体,既是科学技术的生产者、发现者、受益者,也是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是进行科普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文基于社会责任视角,探讨科技企业作为新兴科普主体如何界定其科普内容,以及在科普工作中应重视科普投入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时效性、科普方式的多样化.
科技馆是以科技展品为主体,对公众进行科普展示的实体场馆,因此,科技展品的设计展示尤为重要.近些年,大大小小的科技场馆兴起,但是场馆内的科技展品大多千篇一律,内容形式和设计创新都遇到了瓶颈期,要想推陈出新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设计出科学性强且受公众欢迎的科技展品,需要进行深入且长远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以科技展品为依托,主要从科技展品的内容特点、展现方式、公众体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展品设计思路提出
新媒体的活跃,使科普创作的形式更加多样,科普创作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特定内容向特定人群的定向推送,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内容的主动定制.该文以创作新媒体科普美文为例,提出了科普美文创作的定位及创作要素,阐述了科普美文创作的实践过程和主题内容.新媒体科普美文创作中融合科学、文化和艺术,在创作中将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结合,将自然科学知识普及延展进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中,在表达方式上,将绘画、摄影、音乐
本文阐述了现有科普的局限性,即科普形式单一、影响范围小、受众来源不稳定,以及存在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高渴求度与科学家在科普工作中未发挥较大作用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探讨学会在科普工作中的创新方式方法,讨论科技社团在科普传播中作为组织传播的角色定位和作为传播平台在科普传播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以改善现有的科普局面,助力科普的创新发展.
科技馆作为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科普教育机构,教育职责成为科技馆的核心工作.随着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公众的科普需求日益提升,那么,科技馆如何有效利用场馆现有展览基础开发特有的展教资源?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展教资源的现状,以厦门科技馆展教资源开发为例,对如何进一步创新展教资源、发挥科技馆的展教功能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科普期刊是党和国家在科普领域的重要喉舌.在融媒体发展趋势下,科普期刊也应当主动通过培养科普传媒人才来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着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理念和媒介融合思维,集采、写、摄、录、编、播于一体的全媒体专业人才,找到自己在祖国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这两翼共同发展伟大历程中的主流位置.
在科普讲解中,科普辅导员引入故事性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参观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记忆,提高整个参观学习的收获和效果.在将故事引入科普讲解的过程中,科普辅导员应遵循故事的针对性、趣味性、真实性三个原则,更好地发挥故事性因素在科普讲解中的作用.
科普摄影是以科学为内容,以摄影艺术为形式的一种科普创作.中国科普摄影大赛开办7年来,评选出一大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优秀科普摄影作品,而科学内涵浅薄的作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科普摄影创作者的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决定科普摄影大赛作品的水平高低,评委的评选取向引导着参赛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趋势.大赛的组织机构需发动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摄影师参与科普摄影,使中国科普摄影大赛作品的科学内涵更加丰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