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始杨家坡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之大熊猫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描述了湖北省建始杨家坡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的巴氏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与建始龙骨洞的武陵山大熊猫(A.wulingshanensis)共同构成了本地区大熊猫在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演化序列,为研究南方更新世动物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材料出发,根据形态特征将渭水流域手斧分为三型九式,通过其与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手斧的比较,发现渭水流域手斧拥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融合了其他地区的元素,并
北疆博物院是天主教耶稣会在天津建立的综合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创办人桑志华神父依靠教会完成了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全面考察,获得了大量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标本.北疆
作者介绍了湖南道水上游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概况,并对其中伞顶盖遗址发现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遗址共发现石制品632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类型,以燧石原料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成立于1956年,初名标本室,1983年更名为标本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22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增设古生物化石展室起.标本馆
不同的动物群之间的比较是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作者尝试将二元相似性系数应用于动物群的比较中,将进行比较的所有动物群放在同一个框架内逐一比较,定义了动物群的古老
革新桥遗址位于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东南面约300m的台地上,地理坐标为23°53′07″N,106°33′15″E.2002年发现,同年10月至2003年3月发掘,发现一大型石器制造场,出土数
2015年5-6月在江西的安义、靖安和奉新进行了史前考古调查,发现了旷野遗址15处,年代涵盖了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考察发现石制品200余件,其中有石核、石片、石锤、石砧、
泥河湾盆地象头山开设科普走廊,以象头化石的发现开展科学普及.不仅说明这里发现了早更新世较早时期的南方猛犸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头骨,还介绍了长鼻类以及生物系统
会议
门坎哨西山旧石器地点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堡村,发现于2011年4月.该点位于第III级侵蚀阶地,地表共采集石器35件,包括石核、石片和工具.原料种类单一,以角岩为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2002年发现线索,2006年进行考古地质勘探,2016年正式公布勘探报告.这个遗址埋藏在岑家湾台地82.42~83.75m深处,上覆70.92m厚的河湖相沉积层和12.58m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