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馆史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成立于1956年,初名标本室,1983年更名为标本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22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增设古生物化石展室起.标本馆是在杨钟健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古脊椎所标本与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机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杨钟健在谈到博物馆展品时曾说过,“陈列品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但是储藏的标本应当特别多。因此不断扩充藏品数量,丰富藏品种类,提高藏品质量一直是古脊椎所标本馆的立馆宗旨。目前,馆内有各类藏品22万余件,主要包括脊椎动物化石、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现代脊椎动物骨骼和现代人骨骼等五大类。
其他文献
为了控制虎门二桥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可能出现的振动问题,通过数值模型分析了双吊索的振动特性,并对"吊索—刚性减振架方案"、"不改变吊索频率安装阻尼器方案"、"改变吊索参数
会议
以主跨1688m的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的地震作用分析为例,探讨反应谱CQC法中若干计算假定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反应谱CQC法和随机振动的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虎门二桥钢箱梁悬索桥建设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大.为了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了多项创新性设计:1960MPa高强度钢丝主缆索股技术、全面集成主动式防腐体系
中国东北地区孕育着丰富的第四纪古生物资源,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晚更新世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但以往该动物群的地点分布较为零散,化石也缺乏统一的收集和管理.黑龙江省大庆
庄洼化石地点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北侧,岑家湾村南侧.2016年5-6月对庄洼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象、犀、马、鹿等多个类别的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出层位低于棕色厚砂
作者报告了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银华村发现的一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沉积——大岩洞.2014年7-8月,对大岩洞化石地点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试掘工作,共收集到330余件哺乳动
紧齿犀是生存于古近纪时期的一种小型无角犀牛,具有发达的门齿,粗壮的犬齿和很短的齿隙,相貌十分奇特。紧齿犀生存的时期,地球上还生存着巨大的巨犀、笨重且偏爱水畔生活的两栖犀
会议
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材料出发,根据形态特征将渭水流域手斧分为三型九式,通过其与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手斧的比较,发现渭水流域手斧拥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融合了其他地区的元素,并
北疆博物院是天主教耶稣会在天津建立的综合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创办人桑志华神父依靠教会完成了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全面考察,获得了大量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标本.北疆
作者介绍了湖南道水上游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概况,并对其中伞顶盖遗址发现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遗址共发现石制品632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类型,以燧石原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