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相关论文
1977年的夏天,在位于黄河之畔的贵德县,一群人行走在山间洼地。太阳烧烤着大地,他们戴的草帽根本无法遮挡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一个个满头......
5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报社共同策划主办的纪念“中国考......
中药材中有一味叫“龙骨”。100多年前,河南安阳一带盛产龙骨,后被专家证实,那是古人占卜用的龟甲骨,并因此发现了甲骨文。甘肃省......
我国通过《文物保护法》及《档案法》以列举的简单方式将文物犯罪的对象告知天下。而我国刑法也只是在“妨害文物管理罪”一节中规......
南京猿人一号头骨保存有高耸的鼻骨和鼻腔后侧与眼眶之间的膨状隆起;二号头盖骨具有低而宽的中矢状脊等,这些均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关注......
2006年6月16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西北早白垩世两栖型今鸟类化石》的文章。文中记述了发现于我国甘肃省酒泉地区距......
英国科学家关于人类起源的新发现,再次颠覆了关于“人”的定义 如今,连上学的孩子都知道,直立行走即为人。并且,长期以来科学家......
暴龙类恐龙是有史以来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而距今1.3亿年的帝龙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暴龙类恐龙,而霸王龙的出现......
我们一般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而“露西”则被称为“人类的祖母”。“露西”其实是一具南方古猿阿法种遗骸化石的昵称,1974年发现于埃......
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河畔 ,前不久地质工作者经半年多挖掘 ,发现了 1 0 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可分辨的有 1 0组。足印保存完整......
2021年4月7号,《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副研究员、张驰副研究员与美国自然历史......
1.引言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市中心约50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的接壤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
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科研小组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鸟类的起源是当今......
张三丰号玄玄子,是元、明两代著名道士,其晚年钟情于齐云山。齐云山,道教名山,不过500米高,但方圆却有110公里,山峦重叠,云雾笼罩,颇有仙家......
为什么是猛犸象 猛犸是一种古脊椎动物,生活在约1万1千年前。最著名的种类是长毛猛犸象,体型巨大披着长毛,一对长而粗壮的象牙向上......
“龟甲是怎样形成的”是个困扰了古生物学家近200年的谜团。最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淳等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
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建军工程师,曾从事过今人类学的体质特征调研以及人的头骨复原面貌技术实践,当年吴......
日本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裂谷新发现的类人猿牙齿化石显示,人类进化过程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据2007年8月25日《参考消息》援引英......
今年1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撰写的封面文章《源自中国的......
付巧妹:古代DNA研究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您不仅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更是这一领域的先驱和奠基者.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与德......
2010年8月2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在北京举办了“21世纪中国首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保存的三件早期鸟类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于2000年4月......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rn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包含了形态和基因的数据集,重建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该研究小组包括了纽约州立大学莫......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哺乳动物学家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工作时,采到一件属于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型地栖鸟类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冰川学与冻土学、地质古生物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动物分类学以及现代考古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或公益性特点.20世纪8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郑文杰、金幸生在9月21日出版的自然子刊《科学报告》......
6月22日,《自然》杂志刊登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单位的文章“一名拥有近代尼安德特人祖先的罗马尼亚早期现......
2014年4月12至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组织实施了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及古脊椎动物的踏勘活动,我......
2014年10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等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
日前,一个由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几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方法,确定大约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
藕塘遗址位于奉节县安坪乡藕塘村北,今隶属于藕塘村三组和五组.遗址地处长江南岸的三级阶地上,海拔在140~150米左右.1993年,中国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最近收到来自柏林自然史博物馆(Museum fur Naturkunde Berlin)的交换藏品,一......
2011年初夏时节.我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称中科院古脊椎所)汗筱林研究员之约,前往山东莱阳化石点参观。他们与莱......
2010年10月,我参加了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举办的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第70届年会。赴美之前我就听说过坐落于匹兹堡市的卡内......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8日凌晨0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由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学者组......
前面说到,在那些巨大的史前动物中,大熊猫家族并不占体型优势,但这里面也有一个特例,它就是大熊猫亚种——巴氏大熊猫。现在我们就......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