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象头山科普走廊构想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河湾盆地象头山开设科普走廊,以象头化石的发现开展科学普及.不仅说明这里发现了早更新世较早时期的南方猛犸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头骨,还介绍了长鼻类以及生物系统演化,同时阐明泥河湾、泥河湾盆地、泥河湾期、泥河湾组、泥河湾动物群、泥河湾文化的概念.南方猛码象头骨化石的发现不仅为泥河湾动物群增加了新的成员,而且也为科学普及创造了直观的可视性。泥河湾是科学圣地,因此,泥河湾的开发,立足于科学研究;泥河湾的保护,为的是“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象头山科普走廊的建设,考虑到当下泥河湾的显示情况,特别增添了认识泥河湾需要的有关知识。其科普走廊不仅是为了宣传泥河湾,提高泥河湾的知名度,更是为了让科学走向社会,走向群众,进而创造社会效益以及知识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庄洼化石地点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北侧,岑家湾村南侧.2016年5-6月对庄洼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象、犀、马、鹿等多个类别的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出层位低于棕色厚砂
作者报告了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银华村发现的一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沉积——大岩洞.2014年7-8月,对大岩洞化石地点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试掘工作,共收集到330余件哺乳动
紧齿犀是生存于古近纪时期的一种小型无角犀牛,具有发达的门齿,粗壮的犬齿和很短的齿隙,相貌十分奇特。紧齿犀生存的时期,地球上还生存着巨大的巨犀、笨重且偏爱水畔生活的两栖犀
会议
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材料出发,根据形态特征将渭水流域手斧分为三型九式,通过其与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手斧的比较,发现渭水流域手斧拥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融合了其他地区的元素,并
北疆博物院是天主教耶稣会在天津建立的综合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创办人桑志华神父依靠教会完成了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全面考察,获得了大量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标本.北疆
作者介绍了湖南道水上游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概况,并对其中伞顶盖遗址发现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遗址共发现石制品632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类型,以燧石原料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成立于1956年,初名标本室,1983年更名为标本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22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增设古生物化石展室起.标本馆
不同的动物群之间的比较是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作者尝试将二元相似性系数应用于动物群的比较中,将进行比较的所有动物群放在同一个框架内逐一比较,定义了动物群的古老
革新桥遗址位于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东南面约300m的台地上,地理坐标为23°53′07″N,106°33′15″E.2002年发现,同年10月至2003年3月发掘,发现一大型石器制造场,出土数
2015年5-6月在江西的安义、靖安和奉新进行了史前考古调查,发现了旷野遗址15处,年代涵盖了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考察发现石制品200余件,其中有石核、石片、石锤、石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