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液池浮力-热毛细对流的表面周向波模态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对环形液池表面温度场进行了测量,获得了7种表面周向驻波模态和一种热流体波形式,并与阴影法得到的二维振荡流和一维热流体波相互对应.利用STD图成功解释了周向驻波模态的产生机理,并对比阴影法结果说明当Bo>0.25时,发生二维振荡流,Bo<0.25时,发生热流体波.此结论很好地验证了Lan Peng等的计算预测.
其他文献
随着低碳社会对高效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迫切,高比能二次电池体系的开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二次锂空气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是高比能二次电池体系中的重要体系.二次锂空气电池有望实现数倍乃至十倍于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近来,采用金属锂负极、有机电解液和多孔氧正极构成的有机体系二次锂空气电池已可以实现数百次的充放电循环.
会议
基于混沌优化理论和蚁群算法构造出了一种混沌蚁群算法(CACO),解决了基本蚁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随机变异方法导致的搜索效率低的问题。对不同种类的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混沌蚁群算法的寻优能力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针对头型优化中小样本、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代理模型,并结合混沌蚁群算法对三辆编组的高速列车简化气动外形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提
来自航空发动机旋转风扇的噪声是主要的气动声源,可能会影响飞行器结构声疲劳、适航乃至机场周边人居环境。目前主要控制手段是在发动机短舱内安装声衬来吸收噪声。为了进一步优化声衬设计,需要做大量不同流速和阻抗边界条件下的声传播模拟,但目前仍然缺乏稳定的时域边条件,甚至对计算失稳的原因也存在分歧,如认为阻抗条件自身不稳定、剪切层流动造成的内在不稳定性等。通过广义函数建立了声传播方程和线性系统之间的联系,采用
大展弦比机翼即使在正常的飞行状态下也会产生大变形,需要考虑几何非线性对静平衡位置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平板气动模型和非线性有限元,对大展弦比机翼进行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对于静变形问题通过多次迭代求解,划分多个气动平板,并让气动平板跟随结构变形,从而更新气动网格,反复迭代计算气动力和非线性结构变形直到收敛,这一过程通常在10步迭代内完成。计算结果表明在变形达到半展长20%前,线性结果与非线性结果差别小
固体材料表面火焰传播的极限条件对于燃烧理论和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热薄材料,微重力实验和数值模拟将气流速度和氧气浓度决定的火焰熄灭边界扩展到低速(约20cm/s及以下)流动范围,为完整认识材料燃烧特性、准确评估航天器材料可燃性提供了重要基础。对热厚材料,空间微重力实验证明了低速流动条件下同向传播火焰(火焰传播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熄灭极限的存在性,但由于长时间微重力实验机会有限,加上对燃烧机理的
首先介绍国家973计划项目"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部分成果,包括大型风力机叶片多学科综合设计与研究、风力机三维旋转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机理与特性研究、大型风力机气动弹性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大型风力机气动噪声研究等。然后介绍国家973计划项目"大型风力机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及设计实现"的相关内容,包括项目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所要达到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课题设
均匀设计法作为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将其应用于对风压分区内选择代表点以代表该分区的风载荷。该方法以平均风压系数相对误差为准则,运用均匀设计方法选出的风压分区代表点组合,并通过多阶模态力法计算该分区风振系数加以验证。通过算例说明均匀设计法可大大的减少试验次数,用来选取分区代表点时可大大缩减工作量,且运用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满足工程需要。
以前对三角腔内流动和传热的研究表明:在顶部冷却和底部加热边界条件下,腔内的冷羽流下降和热羽流上升呈现出类似Rayleigh-Bénard的不稳定流动.该文三维瞬态数值结果显示:腔内流动经历了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准定常阶段.在初始阶段,热边界层的厚度会随时间增长,其发展由热传导控制.在过渡阶段,腔内底部冷入侵流以及冷热羽流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主要流动特征,且冷热羽流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性,该阶段腔内流动主
低温状态下的LNG泄漏扩散存在重气效应,为研究气体泄漏流动规律,通过扩充量纲分析,减少了相似准则数,推出气体泄漏后浓度与流量Q成正比。由于LNG属危险性介质,采用重质气体CO2在1∶60比例油库罐区模型上做泄漏扩散实验,经数据分析,CO2在采集点处浓度正比于泄漏口流量Q,从而验证理论推导;同时,对罐底部及顶部CO2浓度分析,得出CO2泄漏后流动存在重力沉降,空气卷吸,云团加热及非重气云团扩散4个阶
采用了粒径为100-250 nm的荧光粒子,在超纯水中测量了荧光粒子的亮度.通过归一化后的实测粒子亮度的统计分布与理论分布曲线的对比,确定了基准光强I0.更进一步,在距壁面700 nm范围内进行了分层速度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吻合很好,证明此方法在流动状态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