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式无轴承尾桨气弹稳定性研究

来源 :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跷跷板式无轴承尾桨为研究对象,开展具有跷跷板与无轴承双重结构特性尾桨的气弹稳定性分析研究.在考虑了集合型振型与周期型振型两种尾桨振型的基础上,建立跷跷板式无轴承尾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尾桨转速、尾桨总距及阻尼器阻尼刚度对尾桨摆振阻尼和阻尼比的影响.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尾桨阻尼器阻尼刚度对尾桨气弹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控制阻尼器刚度可以有效提高该型尾桨气弹稳定性.
其他文献
以某型号飞机超临界机翼/高升力系统为研究对象,用比例模型风洞试验的方法、用现场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手段揭示机翼/高升力系统紊流颤振机理,研究机翼/高升力系统在不同攻角、不同襟/缝翼卡位条件下由于紊流引发的气动弹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机翼高升力系统紊流气动弹性弹性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单自由度的极限环运动,具有抖振的特点.
本文以某型运输机翼挂副油箱为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和加工了缩比颤振风洞试验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了副油箱油量和悬挂系统刚度的变化对颤振速度的影响.
以往在进行风洞颤振试验时,从模型设计、仿真计算开始便将舵面的设计位置放在中立位置,但是,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为了调整飞机航向用于操纵方向的舵面经常处在偏转的位置,因此需要研究舵面的偏转对颤振特性的影响.本文讲述的是在某机低速风洞颤振试验的过程中,尝试进行偏转舵面以研究舵面的偏转对颤振特性的影响.通过本次在风洞中尝试性偏转舵面的颤振试验,得到了如下结论:舵面有偏角时的颤振速度高于中立位置时的颤振速度
阵风响应是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最重要的动力响应问题,而机翼结构变形大,弹性频率低的特性会使控制面效率低下,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压电片这一新型控制方法进行翼尖加速度阵风响应减缓控制研究.基于动力学线化方法,建立了系统在阵风干扰下的状态空间模型,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压电片可将翼尖加速度响应减缓70%以上,控制方法和控制律的有效性得以验证.
具有柔性后缘的可变形机翼可根据任务需求改变弯度,从而提高其气动性能.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柔性后缘的结构形式,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柔性后缘动态变形的试验方案,在均布、三角形分布和空载三种模拟载荷下,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双目视觉测量方法,对柔性后缘结构进行测量试验,获得了后缘偏转角度和偏转角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后缘的变形形状,并分析了载荷对后缘变形特性的影响。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了探讨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非
在桨叶动载荷估算方面,本文在经典模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了气动弹簧矩阵和气动阻尼矩阵影响的气弹模态分析方法,采用时间有限元方法求解稳态前飞状态旋翼桨叶的气弹响应,建立了力积分法和模态积分法.最后计算了旋翼桨叶剖面振动载荷.并将计算结果进行FFT谐波分解,分析各阶谐波成分.然后分析了力积分法和模态积分法的优缺点.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基于Hamilton原理,利用多体方法描述动力学部件的空间运动关系建模,充分考虑旋翼/机体之间的耦合,建立针对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线化特征值分析方法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小扰动假设,对系数矩阵进行特征值分析,通过特定算例求解,分析摆振自由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就这些参数的变化对空中共振影响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可以用于指导直升机的动力学设计.
在直升机结构动力学研究中,机身的模态分析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使用SolidWorks软件创建某无人直升机的机身结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针对不同工作状态进行模态分析的计算和后处理.
侧垂直安定面是直升机尾部升力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机体的气动平衡需要.侧垂直安定面一般采用全高度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本文重点针对全高度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侧垂直安定面从其面板、夹芯、胶粘剂、防夹布、安装接口、机弹相容和防前缘空洞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和总结侧垂直安定面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旨在对今后该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