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创新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方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剂因其治疗有效性而广泛地用于临床,并进入现代中药组分/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这是跟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如何实现中医方剂学在应用中实现新突破,构建科研方向基础平台,形成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以临床有效、组分明确、机理清晰为基础,多方参与以及市场化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机制与体系,是当前中药方剂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Ologen 与MMC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组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 年1 月至2016年12 月于我院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病例24 例(32 只眼),随机为两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Ologen12 例(14 只眼)为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MMC12 例(18 只眼)为对照组。
会议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较多,大多数观点认为此方乃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但追溯原文则可发现用中焦虚寒来解释其病机并不恰当,且存在一些解释不通或与原文相矛盾之处.今笔者从圆运动理论重新认识小建中汤,用另一种思路来解读该方的病机、用药.
本文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对方剂剂型与剂量、配伍、功效及主治关系进行梳理,旨在说明不同剂型的选择对于方剂的剂量、配伍、功效及主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探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临床运用方剂、选择剂型,充分发挥方药疗效提供参考.
补阳还五汤中活血药剂量较小,当前许多医家在应用该方时,常增加其剂量.现通过对补阳还五汤原方证候的分析研究,提出方中活血药剂量较小的原因是:无需大量活血、意在启动瘀血、防止损伤正气.笔者认为方中活血药剂量较小是王清任有意为之,不可随意增加,以防损伤正气而出现意外.
李氏当归补血汤组方简单,配伍精当,原文意义深刻,其病因病机不同于今天临床所见的血虚发热.本文通过对李氏当归补血汤原文释义,从李氏生活背景、无字句处发掘其病因病机,七情和合分析“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热淫于内,甘以泻之”的经文大意,发现李氏甘温除热法用黄芪、当归旨在补中以消病因,调整升降出入俾病机疏气令调,甘以泻之以解肌除热.李氏运用当归补血汤重在温补劳损,调畅气机而除燥热.
方剂“贵在用药,妙在用量”,方剂剂量是方药临床疗效的基础,如果剂量不当,即使辩证准确,疗效也会大打折扣.笔者整理相关文献时发现方剂剂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庞杂,客观方面即因人、因病、因地、因时、剂型、君臣佐使的配伍习惯、药物功效的双向性等诸多因素而异,主观方面,医者本人用药习惯的不同而对及学术流派对方剂的临床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此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妇科调经之祖方.历代医家对温经汤中半夏的配伍意义论述较多,笔者认为应从方证病机与药物配伍来认识,认为半夏在方中的作用可概括为调理脾胃:一是运脾和胃,燥湿散水;一是和降胃气,通冲任以调经.
目的:探索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组方思路和规律.方法:通过对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组方数据库中的用药部位、用药数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时常用藤茎类药材组方,单方较多,用药数量以奇数药为主.结论:苗医以藤茎类药材为主进行组方治疗风湿类疾病.
张从正私淑刘完素,对河间学说多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儒门事亲》中医案进行举例分析,探讨张氏攻邪理论与刘完素玄府学说的渊源,提出其于攻邪之中,实寓开通玄府之意,令表里上下之气津畅达,而诸疾尽愈.
课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有关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结合多年方剂学教学经验及方剂学本身的学科特色,对方剂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