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疏浚施工实时远程监测、回放分析系统实现

来源 :中国第四届国际疏浚技术发展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公共网络和VPN技术搭建船舶与公司间安全高效的无线传输平台,采用网络自动侦测、自动传输、断点续传、多线程传输、解压缩等技术手段,将船舶端数字化的实时生产信息和历史生产数据自动传输到公司总部,总部数据中心提供基于WEB 实现对船舶生产过程的远程实时监测,以及历史生产过程回放、最新48 小时耙迹线的自动生成与显示、历史生产过程参数曲线显示、两维施工参数自动寻优等计算机辅助分析功能。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太湖地区底泥的实验研究了絮凝剂对河湖疏浚底泥的脱水干化作用,以及泥浆浓度、絮凝剂组成和投加量对絮凝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泥浆(体积)浓度低于20%时,絮凝效果较佳;和PDMDAAC、壳聚糖、玉米淀粉等多种絮凝剂相比,PAM 依然是最高效、经济的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配合PAM后可以显著提高泥水分离的速度,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150mg/L,PAM投加量100mg/L的条件下,底泥含泥率1
本文结合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下方疏浚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如何利用特制工作小船进入码头下方,对码头下方回淤泥砂进行削泥、吸泥、吹泥施工。该施工方法不仅施工效率高,安全性好,并且克服了清淤区域水深深、流速急、泥质硬等困难,针对性强,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耙吸挖泥船主动耙头自动控制的响应速度、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分析主动耙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主动耙头的运动学模型,根据主动耙头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研究了应用PLC 实现该控制器的方法。利用MATLAB对该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快速性、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环保疏浚工程中,如何避免疏浚过程中疏浚机具的扰动导致的污染底泥悬浮和污染物二次扩散,一直是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同时,国内目前采用的环保疏浚方法形成的泥浆浓度较低,这导致后续的污染底泥的干化处理及余水处理的难度增大。本文中,作者构思了一种螺旋绞刀与射流输送相结合的疏浚系统,即利用螺旋绞刀将底泥挤压进入输送管道,然后利用堆场余水将底泥泵送到堆场,并对如何实现该系统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螺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受自然影响很大、技术十分复杂的工程.主要包括航道整治工程和航道疏浚工程.本文主要从疏浚施工的角度,通过对长江口水文来沙条件及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与分析,讨论导致长江口D3.3标段(W211+000~W34+000)回淤严重的原因,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一些疏浚施工方面的设想,供相关人士参考.
本文叙述了3500m3/h绞吸船和接力泵船串联施工中接力泵船泵前余压与泥浆流速、浓度等之间的关系,对正确确定接力泵船摆放位置,提高系统施工效率和确保系统设备安全运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自主开发耙吸挖泥船信息化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式处理、虚拟端口、冗余和无缝切换技术提高了可靠性稳定性;通过软硬件自主组态功能实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降低了用户应用成本;实现了AIS和雷达信息在疏浚监测界面的集成应用,保障船舶安全,降低船员劳动强度;实现了三维操耙和三维地形功能,提高了疏浚施工的安全性、质量和效率;更加强大易用的疏浚施工分析和回放系统,加强了疏浚施工的可追溯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以及
本文通过工程施工实际,分析了有横移锚杆大型绞吸船在浅滩工程施工中应着重注意分层、分条及有关注意事项,对今后该类船舶更有效实施浅滩施工和在施工中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是针对长江上游汛期疏浚施工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对长江上游汛期疏浚施工安全因素进行阐述,对长江上游汛期疏浚施工安全控制提出建议。
随着国家经济、环境保护、水利建设、水上运输的发展,挖泥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外对挖泥船的配套设备提出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挖泥船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可靠性亟待再度提高。基于以上现状,本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利疏浚传动装置——液力偶合器传动箱,并介绍了液力偶合器传动箱在挖泥船上应用的优势。